側綳
【源】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,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。亦称〔哲蚌〕氏(194)。藏族姓(217)。
【源】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,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。亦称〔哲蚌〕氏(194)。藏族姓(217)。
读音:Cháhǎzhāláér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,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搠阿,姓此氏。”
读音:Dōngyě【源】 周公之裔,春秋时鲁公伯禽之第三子鱼,即鲁季平子,食采于东野,遂以为氏(21,60)。【布】山东新泰有此姓(359)。【人】东野春,宋时殿中丞(7)。东野武,明时山东人,东野鱼
读音:jiē【源】 汉时揭阳定之后,改为单姓(60,62)。汉武帝时,定以南越揭阳令降,封安道侯。【望】 豫章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尤以江西多此姓。【人】 揭镇,唐时青州刺史(15,21
读音:pái【源】 或系非姓所改(60,62)。【布】 清时山东新城(故城在今山东桓台)有俳姓,见《池北偶谈》(60,62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引《池北偶谈》云: “
读音:Xīyēwù【源】 隋唐时回纥内九族之第九姓为奚耶勿氏(421)。【变】 亦作〔奚邪勿〕(17,62)。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亦收,乃回纥九姓之一。
读音:Kǎlègāěr【综】 裕固族姓。属西八个家部落,世居甘肃肃南县大河区,清末民初时采用汉姓柯、哈,亦作〔哈勒嘎尔〕(198)。裕固族姓氏。或作 “哈勒嘎尔”,本为户族名,以之为姓。后或取其首音谐
读音:Xiǎ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山东新泰有此姓(359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卢氏,山西之临汾、忻州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uíhuí bāwà’ěr【综】 元时人姓,乌马儿,回回八瓦耳氏,由杭州市司税长迁陈州达鲁花赤,仕至湘州路总长,见《石田文集》、《元史》(399)。不别,回回八瓦耳氏,任隆镇卫都指挥使(399
读音:Xùqú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Qīngliǔ现行罕见复姓。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有分布。此姓系嫩江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