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jù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具丙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5,60)。②朝鲜族姓。【望】 中山、魏郡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北京(92)、山西汾阳(278)、河北五莲(290)、浙江新昌(379)、余姚(389)、台湾高雄、屏东(68,261)、黑龙江尚志、双鸭山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具瑗,汉时元城人,桓帝初为中常侍,后封武阳侯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吉林之蛟河,辽宁之清原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忻州,浙江之余姚等地均有。汉族、朝鲜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晋大夫具丙之后,” 此以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词典》据 《元和姓纂》 注云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源于姬姓,系春秋时郑公子具的后代。” (按: 公子具,食采于开封,因以 “具封” 为氏,亦为 “封具” 氏,姑收录以备考。)

汉代有具褒,中山太守; 后汉有具瑷,宦者,中常侍; 明代有具春,弘治举人,任知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躬操

    读音:Gōngcāo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Ji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2)。当出自古庭坚(即皋陶,字庭坚)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 颍川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萧山有此姓(209)。【人】 坚镡,东汉颍川襄城人,光武时为偏将军

  • 读音:xuán【源】 黄帝25子得姓14人,其一为儇(9,11,17,60)。 【变】 亦作嬛、还、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上古姓,相传黄帝有二十五

  • 读音:Dí【源】 ①或系金时迪古氏所改(62,91)。②独龙族姓。居于迪郎当地区者以地名第一字为姓(219)。【布】 湖南攸县(283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浙江萧山(209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

  • 辉和爾

    读音:Huīhéěr元代 “色目人” 姓氏。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本为国名,以国为氏; 或云 “以部为氏”。《元史》载:太祖四年,辉和尔国来降,云云。陶宗仪

  • 读音:Dènɡ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

  • 器弩

    读音:Qì′nǔ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唐书》收载,“唐有器弩悉弄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士蒍

    读音:Shìwěi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国蒍叔(参见士姓)生士蒍,士蒍为晋士官,故以为氏(6,12,17,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士为〕(19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

  • 也里只斤

    读音:Yělǐzhījīn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仲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伊勒齐勒”。

  • 读音:Yuè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【人】 嶽思忠,明时榆次人,弘治举人,通渭知县(15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,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(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