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門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21,62)。居于刺门者以为氏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62)。【变】一作勅门(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语云: “居于刺门者以为氏。一作 ‘勅门’。”此以地居为氏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21,62)。居于刺门者以为氏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62)。【变】一作勅门(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《姓苑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张澍语云: “居于刺门者以为氏。一作 ‘勅门’。”此以地居为氏。
读音:Sh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云南东川(380)、台湾高雄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老河口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áng shí与“杨食”同。
读音:Kǒngsè现行藏族姓氏。今四川之道孚有分布。汉意为“新房子”。本为房名,以为姓。此姓系道孚县公安局提供,或译作“康萨儿”。
读音:Jīmò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尔仆基默家支,云南永仁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shuò武都氐姓。(见《西秦录》)
读音:Xún【源】①夏时同姓诸侯斟寻氏(故城在今山东潍县西南50里之斟城)后为寒促所灭,子孙因以寻为氏(6,7,12,15,60)。一说系自姒姓(15),又说系自曹姓(12,21)。②系自嬴姓(17)
读音:Zǐyá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穆叔,其后为子杨氏(4,6,12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子扬〕(6)、亦作子阳(17)。【人】 子杨窗,春秋时楚国人,见《左传》(1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
读音:bá yě gù与“拔曳固”同。历史上回纥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。其注“拔也” 云:“回纥姓。一作拔野古,亦曰拔野固。”详见“拔也”条。
读音:Yún【源】西周时古姓(94)。周有㜏氏鼎,见《元和博古图》(60,62,63)。妘、㜏古时通用(60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‘妘’ 亦作 ‘
读音:diān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楚庄王之裔庄蹻国于滇(今云南省),汉武帝时滇王降,其后以滇为氏,见《通鉴集览》(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西羌姓。晋末后秦姚苌之裔有滇氏(17,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