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特
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七十四之妻为博特氏(260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,清嘉庆时喀什噶尔参赞庆祥,姓此姓。”
【综】 清正黄旗蒙古马甲七十四之妻为博特氏(260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,清嘉庆时喀什噶尔参赞庆祥,姓此姓。”
读音:Há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《中国姓氏汇编》(75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Níji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乌尔锡河、沈阳、杏山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尼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散处沈阳、乌尔锡河等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
读音:wù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西之永修、山西之忻州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悮明极。
读音:hè yuè与“贺遂”同。
读音:wáng sūn出自周王之孙仕诸侯者,别为王孙氏。吴有王孙雒,齐有王孙挥,而顷王之后,王孙贾之子王孙齐谥昭子,皆以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王孙,姬姓,周王孙满之后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qù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去疾之后,有去疾氏,去疾氏之后改为去氏(60,62)。 ②汉时匈奴右贤王去卑,其后或以去为氏,见《汉书·南匈奴传》(60,62)。【布】 台湾嘉义(64,68,26
读音:tiě lì明有铁力必失,为鸿胪寺序班。(见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)铁力必失,句容人,永乐中任鸿胪寺序斑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Àogé′nífūcǎifū俄罗斯族姓氏。意为 “火镰”,指物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俄罗斯族》。
读音:Zǐzhāng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Cháng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,源于姬姓。周武王灭商后,封其弟于康邑,世称康叔,其支孙食采于常,后人以为姓氏。此为山东常姓。另外,春秋时吴王封其后代于常(今江苏常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