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ī

司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神农时有官名司怪,专事占卜,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,称司氏。二是改姓而来。由司马、司寇、司德、司城等姓氏中改为单姓司者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。蒙古族杜尔伯特氏、满族司佳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司姓。

先秦时期,司姓族人已分布于郑(今河南新郑)、晋(今山西)、卫(今河南濮阳)、程(今陕西咸阳)等地。两汉至魏晋时期,司氏以顿丘郡为中心,散居于广大北方地区。东晋至南北朝时期,中原司氏有播迁至今湖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南方地区者。唐末五代以后,司氏播迁于湖南、四川、江西等地。宋末元初,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西南地区迁徙的,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、广东等地者。明朝初期,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此后,陕西、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肃、宁夏等西北地区谋生者。清朝至近代,湖广人填四川,山东人迁至东北,山西人迁至内蒙古,河南人迁至陕西,广东、福建人赴台湾,大规模的自然移民运动使司氏广布全国各地。如今,司姓分布尤以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陕西四地为多。

司姓历史人物有司超,曾在后汉、后周担任武将,屡建战功。归宋后,在蔡、绛、郑、蕲等州为官。因战功官至舒州团练使,由于他久在淮右,悉知当地的地理环境,故往往师出有功。司超及其弟俱为当时名人。司居敬,元朝时人。其生活俭朴,为人耿直。为官勤政爱民,重视教育,广设学田,把自己的藏书捐给学宫。离职后,县民刻石歌颂他的功德。

司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五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神农时有司怪,主卜,见《元命苞》(60,62)。或为司姓之始。②春秋时郑大夫司臣(一作司成)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左传》(12,15,17,60)。③司马、司徒、司寇、司城等复姓,后有改为司姓者(60,62)。④清满洲人姓,世居抚顺(24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⑤黑龙江富裕柯尔克孜族格尔额斯氏,汉姓为司(204)。【望】 顿丘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5%。尤以安徽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司姓人口32%。河南、陕西等省亦多此姓,上述三省司姓约占全国汉族司姓人口56%。【人】 司臣,春秋时郑国大夫(11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的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、涉县,山东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湖南之芷江,四川之合江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。汉、彝、怒、蒙、土家、拉祜、高山、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命苞》 注云: “神农时有司怪,主卜。”此当以世职为姓氏。②郑樵注云: “郑司臣之后。”此当以名为氏。③或为他姓所改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司马、司徒、司寇、司城等姓或有改为单姓者。望出顿丘。” ④今柯尔克孜族之司姓,分布于黑龙江省富裕县,本部落名,后成改单姓 “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柯尔克孜族》。未道其详。

春秋时郑有司城; 宋代有司超,为防御使; 元代有司居敬; 明代有司轲; 清代有司世教,顺治己亥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Jiàn【音】 又音兼(Jiān)(7)。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康叔为连属之监,其后氏焉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7)。②帝尧之子监明之后(60,62)。③系自芈姓。楚公族之后,

  • 獨孤渾

    读音:Dúgūhún【源】 代北姓(60,62)。【变】①后改为杜氏(6,7,17,21,27)。独孤浑与独孤同族,其改杜者亦犹独孤之改刘,与赫连氏同称尧后(27)。②一作吐斤。《梁书》有吐斤洛周,即

  • 读音:Ā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,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。

  • 读音:Fēng丰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之子丰,其孙丰施、丰卷以祖名命姓,遂成丰姓。丰姓发源于陕西,如今人数虽不多,但在全国分布较广。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云南、安徽均有

  • 統稽

    读音:Tǒngjī【综】代北姓。后改为嵇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27,60)。亦作〔统嵇〕(12,27)。而《广韵》作统奚(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

  • 有琴

    读音:Yǒuqí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此系将两个单姓误作复姓。仅录此备查。

  • 读音:Dòu/Dow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或即鬬(62)。鬦凤,明时栾城人,正德中任平阳府经历(51,21)。

  • 读音:bā【源】 ①源出杞姓,东楼公之后。东汉安定太守杞康避董卓之难,改姓把氏(10,11,17,60)。②爬氏亦作把氏(9,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高淳(305)、上海嘉定(351)

  • 读音:qiáo桥氏之先,出自黄帝,帝葬于桥山,子孙以绍基立姓者,咸以为氏。(见蔡邕《桥公庙碑》)黄帝葬桥山,群臣守冢不去者为桥氏。(见《姓氏急就篇注》)▲<战国鲁>桥庇,商瞿弟子。<

  • 读音:wàng【源】 ①宋时都禄夷有旺姓,见《宋史》(60,62)。②西夏人姓(31,60,240)。③纳西族拉木家,原属峨尔家,后改为旺氏(152)。【布】 江西宁都(280)、江苏高淳(305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