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司徒

司徒


读音:Sītú

司徒姓主要是来自官名,古朝廷设有司徒官,为六卿之一,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相当于宰相。后发展成为姓氏。

司徒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,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地区。

司徒姓历史人物有司徒映,唐朝人。唐文宗时为太常卿,辅助唐文宗革除弊政,政绩卓著,为时人称誉。

司徒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九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舜为尧司徒(《周礼》地官之属,掌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),支庶以官为氏(6,12,60)。②春秋时卫大夫司徒期之后(17)。一说,卫文公之子司徒瞒成之后(6,12,21)。③春秋时宋司徒边邛之后(12)。一说,宋公族有司徒氏(17)。④春秋时陈成公之子公子招为司徒,其后有司徒氏(6,12,17)。【望】 平安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司徒映,唐时泽州人,官至太常卿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分布颇广:今北京,广东之高要、新会、吴川,湖北之监利、武昌,山西之太原、朔州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《帝王世纪》曰:“舜为尧司徒,支孙氏焉。卫有司徒瞒成,宋有司徒边㣝,陈有司徒公子招,其后皆为司徒氏。”此以官为氏,系出多门:或系出妫姓(舜后);或出自子还氏(瞒成后。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·哀十六年》引梁履绳《补释》云:“……‘子还成’,杜云:‘即瞒成’,盖‘子还’,其氏。”);或出自子姓(边㣝后。 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·昭二十二年》引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云:“宋平公子御戎字子边,以王父字为氏,孙㣝,为司徒。”)。

春秋时陈有司徒贞子,为大夫;唐代有司徒映,泽州人,太常卿;五代时有司徒翊;宋代有司徒达;又有司徒绰,元祐登科;明代有司徒化邦,溧水人,辽阳卫参军;又有司徒绶,新会训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Hǎo【源】 西周古姓(94)。亦见《纂文》(6,11,15,239)及《姓苑》(9)。【变】 或为(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屏东(64,68,261)、

  • 读音:huà明画芳,胶州人,正德中宜黄县知县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姿

    读音:Zī现行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收载,其注称: “今山西朔县有此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息玉那征

    读音:Xīyùnāzhēng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。由息玉、那征两个西夏姓所合成(95,240)。

  • 杨孙

    读音:yáng sūn晋邑,其先有食于扬者,犹臧孙然。秦有下大夫杨孙氏。(见《英贤传》)一作扬孙。

  • 读音:zhòng【音】 亦音种(Chóng)(7,15,17)。【源】 颛顼帝之裔重黎之后。一说,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之事,黎为北正司地之事,以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17)。【望】 汲

  • 攸囉庫

    读音:Yōuluōkù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180,260)。

  • 高阳

    读音:gāo yáng高阳氏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高阳氏之后。《吕氏春秋》:古辩士高阳魋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
  • 破六汗

    读音:pò liù hàn与“破六韩”同。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破六韩氏。《唐书》 作 ‘破落汗’。”《姓氏词典》音pòliùhán,不确。

  • 恩古特

    读音:Ēn’gǔtè【综】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僧保之妻为恩古特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