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chí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市】 河北安国子楼村(6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桃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匙广,明时陕西蒲城人,嘉靖中贡士,
读音:shǐ yè卫顷侯之后,公子史食采于叶,因氏焉。《左传》作史华。(见《通志·民族略·以名为氏》)
读音:Mé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uéluò【综】 彝族姓。又称〔普跌觉洛〕,属邱莫家支,四川甘洛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fú xié【源】 唐时占毕国人姓,见《唐书》(60,6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占毕国之姓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音fúyé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音fóxi
读音:Quà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7,9,14)、《广韵》(11)。②唐时南诏国王(劝龙晟)之姓(14,15,21,62)。【望】 汲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(91)、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Dézuòwāwǒ珞巴族姓氏,出自石鲫氏,系出苏龙部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Mǎo/Mau【音】 夘有Mǎo、Qīng二音。见夘(Qīng)姓。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中有此姓(64,68,261)。
读音:Pǔjiān珞巴族姓氏。出自嘎义氏。源於博嘎尔部落,为父系氏族,后或以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Tuí【源】 周惠王时大夫穨叔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0,62)。即颓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 《姓觿》 注云:“系颓姓分族。”未道其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