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Táng

唐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武王子叔虞封于唐,其后代以唐为姓氏。二是尧之后有唐氏。三是伊祁姓燮父之后封于唐,后为楚所灭,子孙以唐为氏。四是少数民族姓氏,三国时陇西羌族有唐姓。

唐姓发源地至少有四处:陕西、山西、豫鲁(今河南、山东间地)、湖北。上述地区后来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,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。秦汉时,唐姓分布于江苏、江西、四川、广东、安徽、浙江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湖北等地。魏晋南北朝时,唐姓南迁,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。隋唐时,唐姓入闽。宋元时又有唐姓迁居南方,由北方而来的唐姓已大量居于南方。明清时,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,远徙海外。今日唐姓尤以四川、湖南、贵州、山东、安徽、广西等省区居多。

唐姓历史人物有唐慎微,北宋医药学家。他在《补注神农本草》和《图经本草》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,写成《证类本草》,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。唐寅,字伯虎,明画家、文学家。生性放浪不羁,时用“江南第一风流才子”印。擅画山水、花鸟、人物,笔墨秀润峭利,景物清隽生动。工笔、写意俱佳。与祝允明、文徵明、徐祯卿并称“吴中四才子”。又与文徵明、沈周、仇英合称“明四家”。唐顺之,明文学家。学术精深,知晓天文、地理、兵法、音乐、数学等。崇尚唐宋散文,被称为“唐宋派”,主张诗文要有继承和发展,直抒胸臆,不落俗套。

唐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六十四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祁姓。帝尧初居陶(故城在今山西永济北),后徒唐(故城在今河北唐县),故称陶唐氏。其裔封为唐侯(此唐故城在今山西翼城南),周成王灭唐,子孙遂以国为氏(7,11,12,17,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成王灭唐,以其地封弟虞叔,虞叔之裔燮父之后别封于唐(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),其地近于楚,为楚所灭,子孙亦以国为氏(7,12,17,60)。③汉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,见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(60,63)。④陇西羌人姓,见《三国志·郭淮传》(60,63)。⑤元时西域畏兀人(即今维吾尔族先人)唐仁祖,字寿卿,其祖名唐古直,子孙因以唐为氏(23,57,63)。⑥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塔塔喇氏、唐古氏、唐尼氏、唐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唐者(180,181,183,184)。今满族姓(344)。⑦土族拉什唐氏,汉姓为唐(195)。⑧瑶(118,123,225)、彝(130)、苗(104)、蒙古(318,344)、土家(387)、东乡、回、黎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北海(17),晋阳(418),鲁国、晋昌(60)。【布】 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65%,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。尤以四川。湖南、贵州、山东、安徽、广西等省区多此姓,上述6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60%。【人】 唐苟,春秋时郑国大夫(7,21)。【它】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,台湾唐姓曾被迫改姓日本姓唐泽、唐田等,1945年台湾光复后即恢复唐姓(65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龙口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湖北之监利,云南之陇川、泸水、河口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回、壮、苗、瑶、黎、彝、水、土、布依、哈尼、仡佬、毛难、土家、朝鲜、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祁姓,亦曰伊祁,出陶唐氏之后。尧初封唐侯,其地中山唐县是也。舜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。至夏时,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。累孙犹守故地。至商,更号豕韦氏,周复改为唐公。成王灭唐,以封弟叔虞,号曰唐叔,乃迁唐公於杜,降爵为伯,今长安杜城是也。周之季世,又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。以奉尧嗣,其地唐州方城是也。《传》 曰: 自虞以上为陶唐氏; 在夏为御龙氏; 在商为豕韦氏; 在周为唐杜氏。” 依郑樵所注,“唐氏有二”: 或为尧后,以封地为氏,系出祁姓,亦曰伊祁。或为晋后,“周以 (唐) 封晋,此晋之唐也。”亦以封地为氏,系出姬姓。(按: 《姓氏考略》引此而有所脱误,且断句不确,故不从其说。) ②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 注云: “白狼王有唐氏。” ③又据 《三国志·郭淮传》 注云: “陇西羌亦有唐姓。” ④或为元代蒙古族辉和尔氏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以名为氏》载: “元唐仁祖,因其祖名唐古直,子僚,因以唐为氏。” 又云: “ 《列传》 唐仁祖,辉和尔人,祖曰唐古直,子孙因以为氏。” ⑤或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。清代满族唐佳氏、他塔剌氏、汤务氏、唐尼氏或改为单姓唐氏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⑥土族之唐姓,来自拉什唐·孔,即拉什唐人,汉意为牧山羊的人,后以为姓。或为单姓 “”。盖取 “拉什唐” 之尾音,谐以汉姓 “” 而为单姓。

春秋时郑有唐苟,为大夫; 宋代有唐慎微,华阳人; 明代有唐寅,字伯虎,画家; 又有唐顺之、唐那虎 (黎族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Gōu【源】①见《姓苑》(6,10)。系自姬姓。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之子宗敬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)。或云,周卿士食采于缑(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南),子孙改姓为缑(12,21,60)。②北魏时改代北复姓

  • 詹伯

    读音:Zhānbó【源】 周大夫詹伯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姓谱》注云: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周大夫詹伯之后。”(按:詹,国

  • 迦乃

    读音:Jiā'nǎi【综】 元至元间资善大夫铁哥,迦叶弥儿人,迦乃氏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元有中书右丞相铁哥,姓此氏。”

  • 千薩

    读音:Qiānsà【源】 彝族姓,属尔基家支(375)。

  • 尹吉

    读音:Yǐnjí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明史》 收载,“明有尹吉儿察。”未道其详。(按: 疑“尹吉儿察”为元蒙人名。并非姓“尹吉”,名 “儿察”。姑收录以备考。)

  • 金補

    读音:Jīnbǔ【综】 彝族姓。又称〔海耶金补〕,属卜余家支,四川昭觉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榮啟

    读音:Róngqǐ【源】 春秋时荣启期,后因以为氏,见《庄子》(17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姓觿》云: “ 《庄子》有荣启期,后因氏。”

  • 苦成

    读音:kǔ chéng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郤犨为晋大夫,号苦成子,别封于苦(故城在今山西解县东,安邑南),其后遂以为氏(12,17)。【人】 苦成常,战国时人,见《战国策》(11,17)。苦成勃,

  • 公朱

    读音:gōng zhū【源】 ①春秋时宋国公子朱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7,17,60)。 ②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国公子朱为息公(息为周时姬姓之国,灭于楚,故城在今河南息县西南),其后有公朱氏(4,24)

  • 读音:Tián【源】 羌人姓,见《东观汉纪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据《东观汉记》注云: “羌姓。”未道其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