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Qiáo

【源】 ①本桥姓。汉时太尉桥元六世孙勤,北魏时官平原内史,从孝文帝入关居同州。至后周文帝时命桥氏去木为乔氏,义取高远,见《唐书·世系表》(6,12,15,17,60)。 ②汉时匈奴贵族有乔氏,见《前代录》(9,12,17,60,70)。 ③清满洲人姓,世居辽阳(23)。今满族姓(344)。 ④傈僳族刮饶时氏汉姓为乔(148,149,150)。 ⑤达斡尔族瓦楞氏汉姓为乔(189)。 ⑥土家(387)、蒙古(344)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梁国、冯翊、浚阳(17,21,60),浚义(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8%,为中国人口最多100个姓之一。尤以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省多此姓,4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67%。【人】 乔蕤,三国时袁术部将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上海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,安徽之泾县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蒙、回、傣、苗、布依、锡伯、傈僳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,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 云: “系出姬姓。本桥氏,其后去木为 ‘乔’ 氏。”郑樵注云: “即桥氏也,后周文帝作相。命桥氏去 ‘木’,义取高远。” “以地为氏。”然而 “后周” 仅三帝而已——太祖郭威、世宗柴荣、恭帝柴宗训,而无“文帝”。郑樵之世,距后周不远,何以有此疏漏?姑存疑。②郑樵又注:“匈奴贵姓。世为辅相。” ③鲜卑族亦有乔姓,前赵乔智明是,乃鲜卑前部人,折冲将军。④达斡尔族之乔姓,出自 “洼兰”,汉意为“巧妙的”,后或取其意译“巧妙的”之首音 “qiǎo” 谐以音近之 “”。而为单姓。⑤傈僳族之乔姓,出自荞氏族,因荞谐以“”字而为姓。注④、⑤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后汉有乔扈,云中太守; 唐代有乔知之,冯翊人,左司郎中; 元代有乔吉,太原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ìng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和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人】 荇不意、荇吾,均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荇

  • 游?

    读音:yóu yù游��,复姓也。(见《奇姓通》)游��子著书,言法家之事。(见《英贤传》)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 (按:《字汇

  • 老城

    读音:Lǎoché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疑与“老成” 同。)

  • 读音:Bā【音】 今亦音Bǎ(91)。【源】本巴氏,东楼公之后,东汉灵帝时巴康避董卓难改为杷氏(15,21)。【变】亦作爬(12,21)。【望】安定(17,418)。【布】北京有此姓。【人】杷秀,西魏

  • 孔文

    读音:Kǒngwé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Kuò/Kuoh,Kwo【综】即阔氏。台湾台北、宜兰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卜領勤多禮伯台

    读音:Bǔlǐngqínduōlǐbótá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,61)。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布朗吉尔都尔伯特〕(24,63)。【人】 月鲁帖木儿(一作伊鲁特穆儿),卜领勤多礼伯台氏,一说,

  • 南门

    读音:Nán mén南门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夏朝末期,有管理南宫门的官吏,后代遂以官职为姓。二是先秦时居住在都城南门者,有人以南门为姓。南门氏早期分散居住在中原及周边地区。南门姓见诸史籍者极少

  • 郭包勒

    读音:Guōbāolè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汉姓为郭(192)。似即清满洲八旗姓郭博勒氏之异译。

  • 读音:Nǎo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吴川有分布。此姓系吴川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