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Bāqìn【源】 西夏人姓(13,24,63)。【变】 亦作〔庞静〕(13,56,101)。【人】 巴沁师德,西夏武节大夫(13,56,101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
读音:yān【源】 春秋时傿侯之后有傿氏、焉氏、鄢氏、氏(8,17,60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傿亦作鄢,春秋时灭于郑,故城在今河南鄢陵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
读音:dān古郸国,即亳之鹿邑。《汉功臣表》中周应封郸侯,即其地,后因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Ē【源】 见《庄子》(9,17,26)。极罕见姓氏,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集韵》 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亦收。其注云: “又作婀。”
读音:Yà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ǒutō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其据《容斋随笔》云: “汉有友通期。”(按: 《中文大字典》 以“友通期”姓友。其注
读音:Xīwáng【源】 以地为氏。即《尔雅·泽地》中四荒之西王母国(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引 《新序》云:“子夏曰:‘禹学于西王国。’”(按:古西羌
读音:Gōngjū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沮之后,因以为氏(17,62)。【它】 张澍云:公沮应作公,无公沮氏,而只有公氏(26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
读音:Ă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汉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现行傣族 “姓氏”,亦写作 “严”。今云南之孟连等地有分布。本非姓氏,乃指兄弟排行,长子之意。傣族男子在未有子女之前,其名字构成为
读音:Mù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护军安柱之妻为木佳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