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太史

太史

读音:tài shǐ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太史子馀之后。以官为氏(7,12,21,60)。②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太史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17,62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太史慈、三国时东莱黄人,东吴孙策时折冲中郎将(17,21,26)。太史洵武,宋时嘉兴人,绍兴年间进士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、辽宁之沈阳、山西之太原、广西之永福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齐太史子馀之后。”此以官为氏; ②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蔡仲后有太史氏。”蔡仲,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子,此当系出姬姓。③ “太史”,古官名,西周并春秋之际,太史掌管起草文书,策命诸侯、卿、大夫,记载史事,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、历法、祭祀等诸多事项,为朝廷大臣,久居此职者,其后或以官为氏,不特出自子馀、蔡仲。

三国时吴有太史·慈,建昌都尉,善射; 南梁有太史·叔明,乌程人; 宋代有太史·洵武、太史·邵,俱绍兴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Bì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,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他爾沁

    读音:Tuó’ěrqìn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常寿之妻为他尔沁氏(260)。又,清正黄旗满洲委前锋兴福之妻为达尔亲氏(260)。〔达尔亲〕似即他尔沁之异译。

  • 渠邱

    读音:Qúqiū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亦作著邱氏,赢姓,莒国君居於渠邱,故谓之渠邱公。今密州莒县有渠邱城。《英贤传》 彭城有渠邱氏。”此以邑为氏,系出赢姓。或作“

  • 命提

    读音:Mìngtí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張廖

    读音:Zhāngliào【综】 由张、廖两单姓所组成。原籍福建诏安、漳州及河南祥符(236)。台湾台中、福建诏安等地均有此姓(68,261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今香港有此姓。” 《中

  • 读音:Ài【源】 ①唐回鹘国相有爱邪勿,赐以爱为氏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21)。②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爱氏(256)。【望】 河西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

  • 读音:wú【源】 与无不同,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【布】 北京、武汉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无泽,上古与舜为友。(见《尚友录》)河南新郑有无氏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
  • 读音:tán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周有谭国,后为齐桓公所灭,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(今山东莒县),而子孙就以国为姓,称谭氏,史称谭氏正宗,是为山东谭氏。二是出自古代西南少

  • 读音:cuò宋有大夫西乡错,后为氏。(见《世本》)错,宋太宰之后。(见《广韵》)

  • 賀拔

    读音:Hèbá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与后魏同出阴山,世为酋长。代北人谓地为 ‘拔’,言总有其地,而人相贺,因以为氏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称: “后改姓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