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駟
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,字子驷,后以为氏(7,12,17,21,60)。【变】 亦为驷氏(12)。【它】 驷氏本无子字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7,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 其注云:“姬姓。郑公子騑字子驷之后也。亦为驷氏。”此以字为氏,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騑字子驷, 后以为氏。”其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又称: “驷氏本无子字。”
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郑穆公之子,字子驷,后以为氏(7,12,17,21,60)。【变】 亦为驷氏(12)。【它】 驷氏本无子字,见《古今姓氏辨证》(7,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 其注云:“姬姓。郑公子騑字子驷之后也。亦为驷氏。”此以字为氏,系出姬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 “郑穆公子騑字子驷, 后以为氏。”其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又称: “驷氏本无子字。”
读音:Wūyáng【源】 见《姓觿》(17)。古有名巫阳者,善卜筮,或其后以为氏(62)。按,湖南芷江南有巫水,亦曰无水,芷江东南有无阳县,今已改名为午阳,巫阳即无阳,或以地名为氏。【望】 楚郡(17
读音:Jīnkěn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阿尔家支,四川昭觉、甘洛、云南宁蒗等地均有此姓(375)。
读音:zǐ hán齐顷公子韩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。(见《世本》)
读音:Jìn【源】 敦煌石室所出残姓氏书上有尽姓(434)。亦见《姓觿》(17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【布】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【人】尽言,宋时眉山人(15
读音:Yùn【源】 ①系自芈姓。楚公族有韵氏(8,60,62)。②均,古韵字,古掌五音官之后以均为氏,后转为韵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418)。【布】 河南巩县(301)、山西
读音:bào zǔ代北复姓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读音:Yī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wēn bó【源】 温伯,周邑,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,以地为氏(12,60)。【人】 温伯雪子,周时人,见《庄子》(6,7,11,17,21)。温伯恭,明时贵州普定人,洪武初以才干授西堡副长官(
读音:Shí【源】 帝喾之庶子实沈之后,以名为氏,有实氏、参氏,见《路史》(6,7,9,15,17)。【望】河东(17,418)。【布】河南淮阳(299)、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、台湾高雄(68,26
读音:Dā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山西汾阳有此姓(27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