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國
【源】 汉侯公(汉高祖遣侯公说项羽中分天下,即此人也)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(音厄,意为危难),谥曰安国君,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人】 安国少季,汉时霸陵人,武帝时出使南越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)。安国谟,明时庆都人,万历中任赵州训导,见《赵州志》(21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云:“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,谥曰安国君,后其子孙以‘安国’为氏。”
汉武帝时有安国·少季,出使南越。
【源】 汉侯公(汉高祖遣侯公说项羽中分天下,即此人也)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(音厄,意为危难),谥曰安国君,必其子孙以安国为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人】 安国少季,汉时霸陵人,武帝时出使南越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12)。安国谟,明时庆都人,万历中任赵州训导,见《赵州志》(21)。
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姓氏寻源》注云:“汉侯公济太上皇于鸿沟之阸,谥曰安国君,后其子孙以‘安国’为氏。”
汉武帝时有安国·少季,出使南越。
读音:Bàijī【综】 清驻防满洲八旗中有拜基氏(256)。又,清镶白旗满洲前锋叶布肯之妻为拜济氏,正黄旗满洲护军校达哈禅之妻为博济氏(260)。〔拜济〕、〔博济〕等似均为拜基之异译。
读音:Qiānshā现行彝族姓氏,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。未详其他。
读音:Mièérjídǎi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云:“蒙古族姓。元武宗时历官江浙、江西、河南等行省平章政事伯颜,姓此氏。”疑此即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之“默勒吉岱” (
读音:Jìn【源】 敦煌石室所出残姓氏书上有尽姓(434)。亦见《姓觿》(17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【布】河北乐亭有此姓(334)。【人】尽言,宋时眉山人(15
读音:Pàjí门巴族姓氏,属历史上父系氏族之姓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Yuà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Dáfèiyīkù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阿必图之妻为达费依库氏(260)。
读音:xiǎo【源】 ①小氏宜出于小颢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春秋时楚亦有小氏,小惟子是也,见《左传》(60,62)。③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安徽淮南(362)
读音:Xiāngkǎ【源】 黔东南苗族姓(402)。
读音:shè nán【源】 其先为齐倡,徒居社南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2,60)。【望】 扶风,见《集韵》(17)。【布】 古时扶风安陵(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)有此姓(7,12)。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