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Gān

干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邑名为姓氏。吴有干隧之地,故多干姓,以邑为氏。二是为春秋时宋国大夫干犨的后代,子孙以其名字中“”字为姓。三是少数民族改姓,如北魏纥干氏改为干氏。

干姓发源于荥阳(今河南郑州)、颍川(今河南许昌)。明初,干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今上海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、四川等地都有分布。

干姓历史人物有干将,春秋末年吴国人,著名冶金匠,铸剑天下无双。吴王曾命他铸造宝剑,干将“采五山之铁精,六合之金英”,金铁凝固不流,其妻莫邪舍身投入冶炉,于是金铁相融。三年,剑成,雌雄各一,雄为干将,雌为莫邪。干宝,晋代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少时勤奋好学,博览群书,所撰《搜神记》为魏、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,在传统小说发展史上影响极大。

干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七十三位。


【源】 ①春秋时宋大夫干��之后(6,12,17)。②周武王之子封于邗(故城在今江苏江都),后灭于吴,子孙遂以国为氏,后改邗为干(69,89)。③战国时吴国有干遂(故城在今江苏吴县西北40里)之地,多干姓,以邑为氏(15,60,91)。④北魏孝文帝时改纥干氏为干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7,60,70)。【望】 荥阳、颍川、江都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【人】 干宝,晋时新蔡人,官散骑常侍,著《晋记》、《搜神记》等书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围场,山东之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大同、长治,甘肃之舟曲,湖北之武昌,安徽之贵池,江西之宜丰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宋大夫干犨之后。”望出荥阳、颍川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吴有干隧之地,故多干姓。殆以邑为氏。” 干隧,吴邑,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擒获处。其地在今江苏吴县西此四十余里。③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,“魏纥干氏改为干氏。”④其注“干类”据《路史》注: “青阳取干类氏,生少昊,后有干氏、类氏。”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注云: “本作 ‘邗’,周武王子邗叔之后。”

春秋陈有干征师; 汉有蜀郡尉干献; 吴有军师干吉; 晋代有干瓒,将军; 又有干宝,著《搜神记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fú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费氏,见《史记》。《世本》费作弗(7,11,17)。费、弗本一姓,故禹后有弗氏(60,62)。②本姓��,后去邑为弗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③

  • 訛三

    读音:Ésān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
  • 脱脱

    读音:tuō tuō【综】 元、明时蒙古人姓(21,60,62)。脱脱卜花,明时甘肃永昌人,见《陕西通志》(21,60)。历史上蒙古族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未道其详。元代有

  • 奇斤

    读音:qí jīn【源】 北魏时蠕蠕别部有奇斤氏(12,27,60)。【变】①归中原后改姓奇氏(7,17,27,60)。②一作〔奇片〕(76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

  • 也可抹合剌

    读音:Yěkěmǒhélá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也可抹合剌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伊克穆尔哈拉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 收载;

  • 读音:Yú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江西新干(400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江西之新干、浙江之嵊县、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新编

  • 子野

    读音:Zǐyě【源】 春秋晋国子野师旷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引 《姓考》 注云: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‘晋子野师旷之后。’ 师旷字子野,春秋时晋乐师。此以字为氏,

  • 读音:dǔ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系覩姓分族。”未详其他。参见“覩”条。

  • 阿卜

    读音:Ābǔ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元有阿卜失哈。明有阿卜·赛亦的。”未详其源。(按: 阿,《姓氏词典》音ē。)

  • 楚宗

    读音:chǔ zōng【源】①系自曹姓。小邾子之后有楚宗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②系自芈姓。楚公族之后有楚宗氏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据《路史》云: “小邾子后有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