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
【源】 《姓苑》(21,24,60)。【布】 湖南湘潭(373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江西新干(400)、宁夏惠农(旧县名,今部分归石咀山,其余归平罗)(6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志能,元时河南归德府知府(21,24,60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围场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临汾、朔州,云南之泸州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 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元代有志能,知归德府。
【源】 《姓苑》(21,24,60)。【布】 湖南湘潭(373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江西新干(400)、宁夏惠农(旧县名,今部分归石咀山,其余归平罗)(6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志能,元时河南归德府知府(21,24,60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围场,山西之太原、长治、临汾、朔州,云南之泸州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初见於 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
元代有志能,知归德府。
读音:xìn【音】 又音申(Shēn)(17)。【源】 ①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之后有信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5) 。②或申氏讹为信氏(60)。【望】 魏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
读音:Gězhélè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葛哲勒舒尔哈善,清镶白旗人,以骁骑校从征川、陕教徒有功,授巴图鲁号,累擢布特哈乌拉协领(61,72)。又,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克福纳之妻为格哲勒氏(260),〔格哲
读音:Sèmùkèlè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永明之妻为色莫克勒氏(260)。
读音:Yáoniǎ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五代史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契丹姓。唐时契丹酋长初为大贺氏,后遥辇氏继之。唐末始移于耶律氏。”
读音:Zhuāngguō珞巴族姓氏。出自苏龙部落,属母系氏族。图腾为房柱,以 (氏) 族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Bàituōlǐ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 “七十二种姓”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别贴里歹”。
读音:huāng【源】 古有旷国,见《国名纪》。系帝喾之子所封之国。后语讹为荒氏(17)。亦见《姓苑》(7,9,12,15)。【望】 庐江(17,418)。【布】 大陆南方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
读音:Bāyuètè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,其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清乾隆时台湾总兵哈当阿,姓此氏。”(按:把,《姓氏词典》音bǎ;又,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有“巴岳特”,疑
读音:chū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山西离石出氏,源出匈奴(242)。代北出氏或源自出连氏、出大汗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②福建惠安出氏,源出元木华黎之后裔。明初海西侯纳哈出(元
读音:Qiú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嘉义(64)、湖南长沙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二十五史人名索隐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酋非、酋涂; 唐代有酋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