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牆
【综】 春秋时宋有寺人惠墙伊戾(7,11,1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戴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 ‘宋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’,《杜注》: ‘惠墙,氏; 伊戾,名。’”《中文大字典》据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 亦注: 春秋宋有惠墙氏,名伊戾,任太子内师,惟恨未受宠,构谗陷死太子,事发被烹。” 云云。
【综】 春秋时宋有寺人惠墙伊戾(7,11,17,60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戴,其注云: “《左传》 ‘宋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’,《杜注》: ‘惠墙,氏; 伊戾,名。’”《中文大字典》据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 亦注: 春秋宋有惠墙氏,名伊戾,任太子内师,惟恨未受宠,构谗陷死太子,事发被烹。” 云云。
读音:Zhūl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赫舍哩河(23,63,180,260)。珠噜原系金时部落名,故系以部为氏(23)。在辽、金、元时称卓鲁氏(71)、明时改称朱胡氏(180)。至清又改称珠噜氏,系
读音:Mǎ【源】①系自嬴姓。伯益之后。战国时赵王之子赵奢为惠文王将,有功封马服君,子孙以马服为氏,后改为单姓马氏(9,12,15,17,60)。③东汉大司徒马宫,本马矢氏,后改为马氏(21)。④五代时
读音:Fángjiā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阿都察之妻为冯佳氏(260)。
读音:Nàlǎ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十九派,出叶赫、乌拉、哈达、辉发、伊巴丹、张城、费德里、尼马察、老寨子、吉林乌喇、长白山、佛阿拉、易州、叶赫勒、科尔沁、伊兰尔塔哈、嘉木湖、撒尔湖、松山、阿库
读音:qí wú【源】①春秋时晋大夫綦毋张之后(60,62)。②匈奴有綦毋氏(60,62)。【变】或作綦母氏,如《晋书》之綦母达,《北史》之綦母怀文,《唐书》之綦母潜,均作母。然《左传》綦毋张,石本、
读音:Zhōngwū【源】 春秋时鲁隐公立钟巫之主,以尹氏为大夫,赐姓钟巫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鲁隐公立钟巫之主,以尹氏为大夫,赐姓钟巫。”
读音:Bǐ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台湾土著邵族姓,亦译作白(207)。 ③蒙古族姓。【布】 四川汉源(336)、台湾台北、南投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
读音:Zuǒ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,左史,原为周代史官。周穆王时有左史戎父,春秋时楚灵王有左史倚相,后世遂以祖辈官名为姓氏。二是据说黄帝有小臣左彻,为左姓之始。先秦时期,左姓繁
读音:mù【源】①系自妫姓。帝舜之后有虞幕,名思,为夏时诸侯,后世氏焉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1,17,60)。②以地为氏(60,62)。 【望】江陵(17,418)。 【布】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
读音:Jí【源】 ①黄帝25子中其一为姞姓。佶、姞古时通用(1,17,62)。②佶,殷时诸侯国,后以国为氏(1)。【变】 一说同“吉”(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。《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