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Róng

戎姓源于子姓。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,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,其后世子孙改“”为“”,以戎为姓。

戎姓早期主要在河南、山东、河北一带活动。

戎姓历史人物有戎昱,唐诗人,其诗描写多样,语言清婉,颇为感人。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。

戎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二百四十八位。


【源】 ①宋微子启之后有戎氏,见《潜夫论》(17,60)。②系自姜姓。四岳之后,别为允姓,先王居檮杌于四裔,故允姓之戎,居于瓜州。春秋时秦人贪其土地,迫逐诸戎。戎子吾离附于晋,晋惠公封以南鄙之田,谓之姜戎。自吾离至驹支,常为晋附庸。其族戎津,仕晋为车右大夫,始以国为氏(7)。③戎夷,春秋时小国,故城在今山东曹县东南,其后有戎氏,见《氏族大全》(17,60)。④汉时乌桓部有戎姓,见《汉书》(60,242)。【望】 江陵、扶风(15,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口不多。【人】 戎赐,汉时功臣,定三秦,破项籍,封都尉、柳丘侯(12,69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湖北之利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《潜夫论》载:“宋微子后。”则此当系出子姓。②本夷狄之国名,以国为氏,郑樵注云:“‘(鲁)隐公会戎于潜’之‘戎’也。杜预云:‘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。望出江陵、扶风。’”③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《尚友录》云:“戎,茙姓国。齐人夷戎之后。”④《姓氏考略》据《汉书》注云:“乌桓亦有戎姓,曰戎朱廆。”

汉代有戎赐,柳丘侯;唐代有戎昱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Kūn/Kuen,Kwu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郑成公太子髠顽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髡〕(91)。【人】 髠屯,春秋时郑国外仆,见《左传》(11)。

  • 伊奇哩

    读音:Yīqílī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据《元史·太祖纪》 云: “伊奇哩部人巴图遇地,与之同盟。” 巴图,即以部为氏。②或以名为氏。其又注云: “琳沁巴

  • 读音:Ào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收载,即 “浇”。参见“浇”条。

  • 喀爾拉

    读音:Kāěrl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三派,出辽河、叶赫、伯都纳等地(23,63,180)。【变】 清驻防杭州镶黄旗中有喀尔喇氏(256),〔喀尔喇〕似即喀尔拉之异译。【人】 喀尔拉图锡巴,清镶红

  • 读音:là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63)。②土族姓(196)。【布】 山西汾阳(278)、介休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剌颖,宋时赞善大夫(7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及晋中地区有分布。

  • 磨離

    读音:Mólí【综】 唐时吐蕃首领之姓(50,60,62)。唐吐蕃将尚婢婢遣磨离罴子将兵拒论恐热,其属烛卢巩力劝罴子按兵拒险,罴子不从而败(7)。历史上吐蕃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据《唐书》

  • 读音:Huán【源】 黄帝之子25人,得姓者14人共12姓: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拘、釐、嬛、姞、衣等(5)。【变】 亦作儇(5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: 《中国姓氏大

  • 旺札布

    读音:Wàngzhābù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科尔沁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(按: 疑“旺札布”即“旺札卜”之别译,若果真,则蒙古族之“旺札布” 氏,即女真族旺札卜氏

  • 伊埒巴爾-巴約特台

    读音:Yīlièbāěrbāyuètè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元史·列传》有和尚伊埒巴尔巴约特台氏,盖巴约特台别族合伊埒巴尔山名而为氏。

  • 读音:Qió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