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Háng

杭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姒姓。大禹封支子于余航国(今浙江余杭),其后人便以国名命姓,称作航姓,后来以木旁代替舟旁,遂成杭姓。二是源于抗姓,抗、杭同源,属于改抗姓为杭姓。

杭姓发祥于安徽宣城一带。东汉东乡侯杭徐的后人为避五代兵革之乱,从云阳迁至余杭泊水湾。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杭氏都以安徽、浙江为聚居之地。后因战乱等原因,逐渐向沿海地区迁徙。当今杭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东北地区。

杭姓历史人物有杭徐,东汉丹阳人。初任宣城守长,所管地区社会秩序良好,盗贼全无。政绩卓著,后升为中郎将,因功封东乡侯。杭淮,明朝人。志洁行廉,诗风清峻。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,著有《双溪集》。杭世骏,清朝著名学者,雍正年间举人。博览群书,擅长诗文,乾隆年间举博学鸿词,为翰林编修,官至御史。曾校勘武英殿本“十三经”“二十四史”,纂修《三礼义疏》。著有《石经考异》《史记考异》《汉书疏证》等。

杭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三位。


【源】 ①春秋时越王之后有杭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②《说文》云:杭为抗之重文,故抗、杭原为一字(60)。杭氏出自抗姓。③蒙古族姓,居内蒙古太仆寺左旗(255)。【望】番阳(17,418),丹阳(6,60)。【变】一作邟(17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杭徐,一作抗徐。汉时丹阳人,长沙太守,封东乡侯(21)。杭琪,明时山东人,洪武中任户部尚书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尚义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、东平、龙口,新疆之塔城,江西之崇仁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初见于 《姓苑》,称:“杭氏望出丹阳,汉有长沙太守杭徐。”据此,《姓氏考略》 云: “ 《后汉书·度尚传》 作 ‘抗徐’; 《江南通志》作 ‘杭徐’;《尚友录》抗徐、杭徐并收; 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承之; 《通志·氏族略》 ‘抗氏’ 下云:‘后汉泰山都尉抗徐。’; ‘杭氏’ 下云: ‘宋杭开,饶州人。’ 是杭姓殆始于宋时。考 《说文》 ‘杭’ 为‘抗’ 之重文。徐铉云: ‘俗作胡郎切’。是抗、杭本一字也。”

《尚友录》 云: “杭、馀杭商者,吴中多此姓。”则此当以地为氏。

宋代登科杭开,饶州人; 元代有杭和卿,钱塘人; 明代有杭济,宜兴人,诗人; 清代有杭世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彡且

    读音:xiǎn zǐ【源】 汉时陇西羌人姓(12,60)。以部为姓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彡姐〕。《汉书·冯奉传》:永光三年,陇西彡姐旁种反(70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②有改姓彡氏者(60

  • 读音:jiā【音】 亦音Qié(17)。【源】①相传为黄帝之臣茄丰之后。茄丰氏有罪,刑而放之,扶伏(即匍匐)而去,是为扶伏氏,见《玄中记》。为茄氏之始(60,62)。②茄,春秋时小国(古城在今安徽凤阳

  • 希薩爾

    读音:Xīsàěr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辉发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辉发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jiǎo晋大夫矫父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明苏州矫姓族有数百人无显者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▲<汉>矫慎,茂陵人,道家。

  • 季婴

    读音:jì yīng晋楼季婴后,有季婴氏。(见《世本》)

  • 伏俟龍

    读音:Fúsìló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“后周大将军伏俟龙惠。”或作“伏侯龙”。盖侯、俟形近而讹,真伪莫辨,姑兼收。

  • 读音:xián【源】 ①系自嬴姓。春秋时鲁僖公五年,楚灭弦(故城在今河南潢川南),弦子奔黄(故城在今河南杞县东),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7,60)。 ②春秋时齐公族有弦氏,见《路史》

  • 读音:Fěng/Feeng【源】 见庄鼎彝《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》(63)。

  • 舒鲍

    读音:shū bào舒鲍,偃姓国也。(见《世本》)

  • 薩察

    读音:Sàchá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源出金时女真人撒刬氏。凡二派,出瓦尔喀、珲春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后改为隗氏(180)。②清镶蓝旗满洲弓匠骚达色之妻为萨查氏(260),〔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