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郭
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大夫居东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者,以居地为氏(7,60)。【望】齐郡(17,418)。【人】东郭垂,春秋时齐国处士(21)。东郭延年,东汉时太始人,能行容成御妇人术(61)。
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姜姓,齐公族,桓公之后也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谱》亦云: “出姜姓。齐公族大夫居东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者,以地为氏。”
春秋时齐有东郭·偃; 战国时魏有东郭·顺子; 东汉有东郭·延年。
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公族大夫居东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者,以居地为氏(7,60)。【望】齐郡(17,418)。【人】东郭垂,春秋时齐国处士(21)。东郭延年,东汉时太始人,能行容成御妇人术(61)。
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姜姓,齐公族,桓公之后也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谱》亦云: “出姜姓。齐公族大夫居东郭、南郭、西郭、北郭者,以地为氏。”
春秋时齐有东郭·偃; 战国时魏有东郭·顺子; 东汉有东郭·延年。
读音:Bālù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诺穆图之妻为巴禄氏(260)。
读音:Āi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Fèilián【综】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费连氏为费氏(7,12,27,44,60)。 【望】河南(7)。 【人】费连少浑,北魏永安中万俟丑奴党,见《周书·李贤传》(27,70,242)。历史上代北
读音:Kèdálǐ【综】 清正蓝旗满洲马甲五哥之妻为克达里氏(260)。又,清镶红旗满洲马甲伊星阿之妻为喀扎里氏(260),〔喀扎里〕似即克达里之异译。
读音:Gànsān【综】清蒙古镶白旗中有干三氏(259)。
读音:Chéncài/Chentsai【综】 当系陈、蔡两姓合成。台湾新竹有此姓(68,261),祖籍福建诏安(236)。
读音:Tuōtuōlún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yǎn【源】 ①颛顼帝裔孙皋陶,字庭坚,为舜太士,明五刑有功,赐姓偃氏,封于河东为诸侯,春秋时小国,贰、轸、州、绞、蓼、六、群舒皆其后也。春秋时楚尽灭偃姓之国,其后遂以姓为氏(6,7,12,15
读音:Qiáng强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源于姬姓,是黄帝玄孙禺彊的后代。二是郑国大夫强之后。三是源于姜姓,齐国公侯公孙强之后。四是少数民族姓氏。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后代姓强。强姓起源于今河
读音:Bóduō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喀喇沁(23,63)。【变】塔尔尼,清蒙古正蓝旗人,博多忒氏,世裔云骑尉(260)。〔博多忒〕似即博多特之异译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