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Jiān【音】 又音漏(Lòu),见《姓苑》(7)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)。亦作蕳。【望】 淮南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蕑忌,汉时为淮南王长中尉(21,25
读音:xī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傣族姓(164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云南(164)、四川成都、北京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黑龙江之嫩江县,山西之太原
读音:Gōngshèng【综】 公胜生著书,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(9,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公胜子》五篇。
读音:Yuán【源】 邧为春秋时秦国之邑(故址在今陕西澄城境),以邑为氏(15,21)。【变】 一作〔刓〕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“邧”本古邑名,春秋秦地,地在今
读音:tǎ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甘肃永昌(392)、台湾台北(64,68,261)、北京、河北、吉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塔新策,清时贵州总兵,汉族人(23,62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
读音:Tǎnkāi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)。【人】 坦开托克托瑚,清蒙古正红旗人,世居察哈尔,从征浙江有功,授云骑尉加骑都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sān qiū《蜀志》有三邱务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地为氏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“三邱”,本地名,或“以地为氏”。《蜀志》有三邱务。或作“三丘”。
读音:Hóngzhuǎ【综】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dí gǔ【源】 金时人姓,见《金史》(21,60)。【人】 迪古乃,金太祖时将,镇达鲁古,见《金史》(21)。迪古补,金太宗时将,曾败宋将赵子昉兵,见《金史》(21)。历史上女真族姓氏。《姓氏
读音:j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,60)。 【布】浙江上虞(279)、江苏武进(314)、广西苍梧(62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 【人】今颖伯,明时浙江临海人,洪武中嘉兴府学教授(15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