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hū

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舜有大臣殳斨,子孙以祖名命姓。二是古有殳仗队,后人以兵器名“”为姓氏。

殳姓发源于山东,如今人数不多,但遍布全国。

殳姓历史人物有殳邦清,明初有名孝子。二子相舜、赞舜,皆以至孝闻名。殳默,清代才女。九岁能诗,剪裁刺绣,无不入妙,擅长书法,尤工小楷。

殳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六十二位。


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臣伯陵之第三子,尧封其于殳,为殳侯,因氏(17,89)。舜臣殳��为其后裔(17)。 ②殳,为古代竹兵器,有棱无刃。或以器为氏(60)。【望】 武功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杭州(268)、萧山(209)、嘉善、上海(9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启东(311)、武进(314)、四川中江(345)、甘肃康县(348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殳文通,明宣德中任漳州知府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、临汾,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“《尚书》殳戕,舜臣。”“以名为氏”。望出武功。②《姓氏考略》则云:“或以器为姓。”殳,古代兵器,用竹制造,有棱无刃。

南史》有殳嘉兴(按:此从《郑通志》,《姓氏词典》,以其为汉代人);又有殳真,得道经诀;明代有殳邦清;清代有殳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玊

    读音:Gōngsù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玊,音 ‘肃’。黄帝时公玊带造明堂”。且将其归入 “以鲁人字为氏” 之列,不详其意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: “上欲治明堂奉高

  • 读音:Tú/Twu【综】 北魏孝昌时旷野将军石窟署令唋渊(248)。

  • 读音:Jǐ【源】①黄帝庶子箴姓之裔有济氏(8,17,60)。②以所居近济水,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2,60)。【望】襄阳(17,418)。【布】四川安邑(32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8,2

  • 唐色里

    读音:Tángsèlǐ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威黑讷之妻为唐色里氏(260)。又,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忠伊纳之妻为唐色哩氏(260),〔唐色哩〕似即唐色里之异译。

  • 伊伯

    读音:Yībó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宁古塔(23,63,180,260)。亦作〔伊博〕(180,260)。②元时蒙古耶卜氏,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伊伯(24)。少数民族姓氏。蒙古族、满族皆有此姓

  • 噶勒

    读音:Gá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护军云布之妻为噶勒氏(260)。

  • 考卜也撒

    读音:Kǎobǔyěsǎ现行基诺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。后或改单姓“曹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基诺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蒲蘆

    读音:Púlú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觿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拽厥

    读音:Yèjué【源】 西夏人姓(95)。

  • 读音:wè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北京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长治、临汾、朔州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