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Shā

沙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以地名为姓,出自子姓,宋微子之后。商末殷纣王庶兄开(一名启)被封于微,世称微子。武王灭商后封微子于商丘,建立宋国。微子的后裔有人被封于沙(今河北大名东)。他们以地名命姓,遂成沙姓。二是出自改姓。沙随为春秋时宋国领地(今河南宁陵东北),即成公十六年晋会诸侯的地方。失国或没爵后,即称为公沙氏或沙随氏,后逐渐省为沙姓。三是少数民族姓氏,沙姓是回族大姓。四是少数民族改姓,鲜卑族沙陀氏、突厥族沙金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沙姓。

沙姓发源于河北,后逐渐向南迁徙。望族聚居于东莞郡(今山东沂水)、汝南郡(今河南汝南)。如今,沙姓在全国多地均有分布。

沙姓历史人物有沙世坚,北宋武将。文韬武略显著。沙良佐,明代新城知县。为政期间廉洁爱民,重视教育,兴办学校,人民安居乐业,盗贼踪迹全无,深受百姓称颂拥戴。沙书玉,清朝医学家。他精通内、外、喉科,声振大江南北,著有《医原纪略》和《疡科补直》等医学著作。沙神芝,清朝大书法家,以狂草最有名。其书法作品风格豪迈雄放,神妙飘逸,在书画界备受称赞。

沙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八十七位。


【源】 ①古有沙国,即元城之沙亭(故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南,春秋时名琐),后以国为氏(17)。②春秋时宋微子之后食采于沙邑(故城在今河南宁陵西北)(17,60,62)。③相传为神农时夙沙氏之后,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④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)。⑤唐时百济国八族之一为沙氏(7,9,11,12,60)。⑥元太祖时西域人绰尔齐曾为宋军所虏,以父名实迪,因音讹为沙的,遂以沙为氏(24)。⑦明清时云南曲靖府马龙州土知州、亦佐县(今富源东南之营上)土知县及土县丞均为彝族,姓沙(253)。⑧明时云南剑川州弥沙井土巡检为沙氏(253)。⑨明清时云南开化府安南长官司(故城在今马关)副长官、王弄山长官司(故城在今文山)副长官均为壮族,姓沙(253)。⑩清时贵州安顺土司沙姓,得姓于明洪武年间(72)。⑪佤族孟连氏汉姓为沙(161)。⑫土族沙卜氏汉姓为沙(195)。⑬基诺族 氏族名以澈开头的氏族,汉姓一般为沙氏(223)。⑭回(105,176)、白(140)、保安、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汝南、东莞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【人】 沙广,春秋时晋人(1,21)。沙彦㫬,五代十国时后梁云州节度使(15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平邑、东平、淄博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、老河口,广东之新会,云南之兰坪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回、彝、蒙、怒、土、阿昌、傈僳、爱尼、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王符 《潜夫论》 载: “微子后有沙氏。”此当系出子姓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《姓苑》云:“神农时夙沙氏之后。” ③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百家姓考略》 云: “系出沙随氏。(沙随),古诸侯国,公爵,后失国,为公沙氏。汉有公沙穆 (按: 原引作 ‘沙公穆’,据 《百家姓辞典》改),子孙去 ‘公’ 为沙氏。” ④郑樵注云: “百济八族,其一曰沙族。” ⑤或为蒙古人名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以名为氏》: “元绰尔齐为宋军所掳,以父名 ‘实迪’,因音讹为 ‘沙的’,遂以沙为氏。” ⑤回族之沙姓,亦为人名所改,“来自波斯男子名之附加 ‘沙’,其意为 ‘王’。加在人名后以示尊敬。” 后居中国,遂取名字之尾音谐以 “”字而为单姓。⑦彝族之沙姓,由 “白木普” 所改。“白木普” 为山族之意,遂或取其汉意而姓 “”; 或取 “” 音谐以音近之 “” 而为姓。⑧土族之沙姓,则出自 “沙卜”。“沙卜”亦即 “阻卜”之别译 ( “阻卜” 乃辽金时对土族人之译名,亦作索卜),后或取其首音谐以“”字而为单姓。⑨阿昌族之沙姓,则为 “喇夏”所改,盖取其末音谐近似音之汉字 “” 而为单姓。注⑥——⑨俱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《姓纂》: “今东莞有沙氏。” 五代时后梁有沙承赞,贞明间登科; 宋代有沙世坚,勇将; 明代有沙金,延安人; 清代有沙神芝,嘉兴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Jiá【源】春秋时晋大夫荚成僖子之后。荚成系邑名,以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2,17,60)。 【望】平阳(17,418)。 【布】浙江上虞(279)、江西兴国(353)、安徽淮南(362)

  • 读音:yǒ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,63)。即羑氏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羑”称: “羑里,一作牖里 (在今河南汤阴北),周文王曾囚于

  • 读音:Luó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4)。现行苗族姓氏。今贵州之镇宁柳乡大营村有分布。传说来源于古时: 两兄弟在田间劳动时得到了两个茶杯大小的田螺,放在家中水缸里养着时,这两个

  • 尼忽

    读音:Níhū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

  • 读音:Yáng阳姓的起源主要有四个。一是出自姬姓。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,其后代便以邑名为姓氏。二是出自姒姓。夏禹的后人有阳姓。三是出自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,因封邑在阳关而得阳姓。四是出自芈

  • 突地

    读音:tū dì【综】 唐时北狄靺鞨酋长突地稽降唐,赐姓李氏,见《唐书》(60,62)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唐书》注云: “北狄靺鞨酋长有突地稽,降唐,赐姓李。”靺鞨,

  • 勾龍

    读音:Gōulóng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共工氏之后,勾龙为士正,今社神也。” 以古人名为姓。②或为勾姓所改,杨慎《希姓录》 曰: “ (勾姓

  • 读音:wǔ【源】 ①黄帝臣有五圣配下台,是五姓之祖(60,62)。②本伍氏,避仇去人为五(6,21,62)。或,古时“五”、“伍”字相通(60)。③清时云南思茅厅易武(今猛腊易武)土把总姓五(253)

  • 赵阳

    读音:zhào yáng卫公子赵阳之后。(见《潜夫论》)赵阳氏,姬姓,卫公族有赵阳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族为氏》)

  • 读音:zhī【源】 见《字汇》(86),源出匈奴。【望】 雁门(17,418)。【布】 山西平陆(298)、湖南湘潭(373)、甘肃永昌(392)、台湾高雄(64)、台北(261)、河南商城(30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