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淳于

淳于


读音:Chún yú

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。西周初年,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,国家被灭亡后,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,称淳于氏。

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、山东一带。

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,以博学滑稽著称。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,他被任为大夫,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。楚国攻齐时,他到赵国求援,得精兵十万、革车千乘,楚国因此而退兵。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,每次都能不辱使命。

淳于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五位。


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周武王封炎帝之裔为淳于公,号淳于。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,为夏时斟灌国。春秋时灭于杞,淳于公入曹,子孙遂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2,17,60)。一说,淳于为春秋时州国都城,故姜姓州公之后有淳于氏(7,60)。【变】 ①唐时为避宪宗御名,河内淳于氏有改姓于氏者(7)。亦有改姓淳氏者(60,62)。②亦作〔湻于〕(12)、〔涥于〕(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21),河内(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4)、山东黄县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淳于髡,春秋时齐国名人(21)。淳于赐,汉时大司农(21)。


现行罕见复姓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注引 《尚友录》 云:“淳于,河内,羽音,春秋时小国也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②其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云: “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。唐贞观所定七姓,一曰淳于,至宪宗,避御名,改为于氏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水经注》云: “ ‘淳于县,故夏时斟灌国。周武王以封淳于公,号淳于国。’ 后以国为氏。” 又引 《姓谱》 云: “出於姜姓州公之后。”

” 或作 “”。

战国时齐有淳于·髡; 西汉有淳于·意; 晋代有淳于·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Rè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7,62),《集韵》(7)及《玉篇》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,其注引 《玉篇》 云: “偌,姓也。”未详其源。或音ruò

  • 读音:Hào【源】 与昊、皓两姓通(60,62)。源出西方(泛指中国西北地区),见《姓谱》(60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姓谱

  • 悉云

    读音:xī yún后魏代北姓,后改为云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
  • 黑克勒

    读音:Hēikèlè【综】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柏绍之妻为黑克勒氏(260)。

  • 哈基納喇

    读音:Hàjīnàlǎ【综】 清时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哈基纳喇氏(256)。

  • 臧孙

    读音:zāng sūn姬姓。鲁公子驱食采于减,其后谓之臧孙,因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族系为氏》)▲<春秋鲁>臧孙许,大夫。

  • 吉木

    读音:Jímù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無宇

    读音:Wúyǔ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楚大夫申无宇之后(17,60,62)。 ②系自妫姓。春秋时陈桓子无宇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据《广韵》注云:“出

  • 撒剌

    读音:Sǎlá【综】 《五代史》有撒剌阿拨(17,62)。

  • 者舌

    读音:Zhěshé【源】 破落那、者舌等系汉时西域小国、曾遣使朝贡,是以国为氏,见《北史》(60,62)。一说,汉时西域康居国人,朝贡北魏者有此姓,见《世本》(7,12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