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尋
【源】 以国为氏(60,62)。唐时西域康居支庶分王有九姓,第六谓火寻,见《唐书·西域传》(7,60)。唐时康居国约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,居民操突厥语。
历史上西域少数民族姓氏,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唐书·西域传》云: “以国为氏,康居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作“唐居”,误)支庶分王有九姓,六曰火寻。”
【源】 以国为氏(60,62)。唐时西域康居支庶分王有九姓,第六谓火寻,见《唐书·西域传》(7,60)。唐时康居国约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,居民操突厥语。
历史上西域少数民族姓氏,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据《唐书·西域传》云: “以国为氏,康居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作“唐居”,误)支庶分王有九姓,六曰火寻。”
读音:Púsàbō【综】 土族祖先吐谷浑人之姓常带“钵”音,如菩萨钵、诺曷体等(196)。
读音:Gǎnghárěyī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拉普收吐家支(375)。
读音:Tónggǔ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查《姓氏考略》未见“同古”条,姑存疑以待考。)
读音:Pàchá现行彝族姓氏,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。此姓系马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Xīng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卫公族之后有兴氏(8,60,62)。②东胡慕容氏破后,种族仍繁,北魏道武帝天赐末,颇忌而诛之,时有免者,不敢姓慕容,皆以兴为氏,后诏复旧姓,见《北史·慕容白曜传》(1
读音:Qúfù【源】 汉武帝时属国,匈奴属酋有渠复氏,见《汉书》(6,12,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渠複〕(6,242)。【人】 渠复累,汉武帝时匈奴酋长,封昆侯(6,12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
读音:Zǐqí【源】 系自姬姓,春秋时卫公族有子齐氏,见《潜夫论》(6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姬姓,卫公族也。” ( 《中文大字典》注引 《万
读音:zhēn【源】 溱,唐置州名(故治在今四川綦江南),因氏,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又,溱水,源出河南密县东北之圣水峪,或以水名为氏(62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并注
读音:Líng【源】 ①古有灵国(故城或在今山东滕县东40里之故灵丘城),子孙以国为氏。舜七友之一灵甫,乃其后也(17,60,76)。②系自姜姓。齐灵公之后,以谥为氏(8,17,60)。③系自子姓。宋
读音:Léng【综】见《中华姓氏》(63)。清时有舒穆禄氏者,满洲正黄旗人,汉名为楞额礼,后或因以为氏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