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uàn

【源】 ①战国时魏有爨襄,见《战国策》(17,60)。当为爨氏之始(60,62)。②春秋时楚令尹子文之后,受姓班氏,西汉末食采于河南爨邑,遂以邑为氏(17,62)。③晋时爨为南夷著姓,以国为氏(6,12,60)。今白族姓(139)。【变】 一作〔爨〕(17)。【望】 晋昌(17,21,60,418),建宁(12)。【布】 云南(139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爨肃,西汉时河南尹(21,61)。爨勋,明时郴州判官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景县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姓解》注云: “战国时魏有爨襄,系爨姓始祖。” ② 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爨为南夷著姓,以国为氏。”爨,我国古代地名,当在今云南东部; 又为古民族之称,即今彝族之先。③郑樵注云: “望出晋昌。建宁大姓也;又,昌卫大姓也。”

后汉有爨肃,河南尹; 三国时蜀有爨琛,交趾刺使; 又有爨頠, 宁州刺史; 《华阳国志》 有爨习, 官至领军; 明代有爨勳,郴州判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德都爾

    读音:Dédūěr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援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,或作德敦、德笃勒、德杜尔甘,后或改为单姓“德”、“杜”。“德”取“德都尔”之首音谐“德”而为姓; “杜”

  • 夏阳

    读音:xià yáng晋大夫夏阳说,其先以所食邑为氏。(见《姓谱》)

  • 增統

    读音:Zēngtǒng现行景颇族姓氏。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,后或改为汉姓 “董”。此系陇川县公安局提供,未道其详。

  • 蕭魚

    读音:Xiāoyú【源】修鱼氏即萧鱼氏。萧鱼,郑地(古城在今河南原阳东),以地为氏(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“修鱼”云: “一云即萧鱼氏。萧鱼,郑地。以地为氏。”其地在

  • 赫哷

    读音:Hèliè【源】元时蒙古人姓(24)。清时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巴林(23,63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赫勒〕(260)。②后改为刘氏(24)。【人】《元史》有特默齐,子呼图克特穆尔,赫哷氏(24)

  • 读音:Xī【源】 酅,春秋时纪国之邑(故城在今山东益都西北),后入齐为附庸,因氏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��〕(15)。【望】 河东(17,418)。【人】 酅魁垒,

  • 俄來

    读音:Élái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sān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②三闾、三乌、三饭、三丘等复姓有改姓“三”者(239)。③清时台湾土著七姓之一(243)。【布】 青海民和(62)、江苏武进(314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、

  • 读音:Qiē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安徽淮南(362)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青海之天峻,山西之临汾、汾西、灵石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;《新

  • 庶长

    读音:shù zhǎng秦爵,后以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庶长氏,秦爵也。《左传》:秦庶长鲍、庶长武、庶长无地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爵为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