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gāo qiū【源】 高丘,地名,居于高丘者因以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一作〔高邱〕(17)。【人】 高丘子,商时人,见《三一经》(17,62)。高丘词,唐时人,著有《高丘词集类略》三十卷(
读音:tóng tí晋铜鞮伯华之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晋羊舌赤食采铜鞮,谓之铜鞮伯华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
读音:dú【源】 唐时宰相窦怀贞与太平公主谋逆,既败,投水死,追戳其尸,改姓毒氏,见《唐书》(7,11,17,24,60)。亦见《纂文》(12,15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南投、台南、嘉义
读音:lì sūn楚有利孙氏。(见《路史》)晋大夫孙食邑于利,因为利孙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晋大夫公子利孙,其后氏焉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Sàkètúkè【综】清镶黄旗满洲鸟枪翎长多尔济之妻为萨克图克氏(260)。
读音:Xīěr纳西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、永宁有分布。“尔”,汉意为骨头,其引申义相当于汉族的氏族或家族。后或改为单姓“石”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纳西族》。
读音:Fúyá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疑即濮阳氏之讹。江苏高淳有此姓(305)。
读音:Nà’náng历史上藏族姓氏。本氏族名,或以(氏)族为姓。时有赞普之妃,在其名字之前,“习惯加上姓氏,如纳康妃喜登”,喜登为名,“纳康”为氏族名,亦即姓氏,一作“纳南”。见《中国人的
读音:qū tū【源】 鲜卑人姓(242)。南北朝时东部宇文部之别种库莫奚之姓,原居今河北围场境,后徒昌黎,即今辽宁朝阳。北魏登国十年始归魏,至孝文帝时改屈突氏为屈氏,后至西魏时又复旧姓为屈突(70,
读音:Démǎgémù【源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3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