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hú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孤竹君,殷汤时所封(亦作觚竹),汉时属辽西郡,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12里,孤竹君姓墨胎氏,有二子为伯夷和叔齐,有让国之贤,子孙以国为氏(6,9,11,17,60)。②汉时夜郎侯姓竹,见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(7,37,60)。其传说是,有女子浣于遯水,有3节大竹,流入足间,闻其中有号声,剖竹视之,得一男儿,归而养之,及长,有才,自立为夜郎侯,以竹为姓(7)。【望】 东莞、辽西、东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台湾(64,68,261)、河北丰宁、四川、湖北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竹鲁,汉时东莞人,下邳相(6,21)。竹多同,汉时夜郎国之君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东之平度、昌乐,山西之大同、长治,陕西之韩城,云南之河口、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、仡佬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姜姓,孤竹君,成汤封之辽西,至伯夷、叔齐有让国之贤,子孙以竹为氏。”“孤竹”古国名,故址在今河北卢龙至辽宁朝阳一带,姓墨胎氏。②《姓氏考略》 据《江汉丛谈》 注云: “汉夜朗侯生于竹中,以竹为姓。”今仡佬族乃古夜朗国之主体民族。仡佬语称“盖脑”。汉意为 “”,以竹为图腾,遂以为姓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 载: “夜朗者,初,有女子浣于遯水。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,闻其有号声,剖竹视之,得一男儿,归而养之。及长,有才武,自立为夜朗侯,以竹为姓。”

汉代有竹曾,下邳伯 (此从 《郑通志》; 《姓氏词典》 作“竹鲁”); 又有竹晏,枞阳侯; 唐代有竹承枸,开元末为宣州刺吏; 南唐有竹梦松; 明代有竹祥,太仆寺少卿; 清代有竹缘猗,顺治乙未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èng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封地为姓氏。商王武丁封其叔父于邓,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。古有邓国,本曼姓,其后世以国名为姓氏。三是为李姓所改。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

  • 鐵力

    读音:Tiělì【综】 铁力必失,明时句容人,永乐中任鸿胪寺序班(15,21,24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疑当即铁勒氏,以部为氏。明代有铁力·必失,句容人,永乐中任鸿

  • 驪連

    读音:Lílián【源】 骊连,即厘连,亦即昆连,古天子号,后有以为氏者(9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修莫拉

    读音:Xiūmòlá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人满昌之妻为修莫拉氏(260)。

  • 子禽

    读音:zǐ qín【源】 春秋时陈僖子之子惠子得,字子禽,其后为子禽氏(7,12,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妫姓,陈僖公生惠子子得为子禽氏。”此以字为

  • 读音:Yīng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,为侯国,在汝州叶县(故城在今河南叶县),其后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 【望】颍川、汝南(17,21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

  • 读音:q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2,60)。綦连氏改为綦氏(11,12,62)。【望】北海、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綦儁,东汉时义兴人,将军(21)。綦崇礼,宋时北海人

  • 覺洛

    读音:Juéluò【综】 彝族姓。又称〔普跌觉洛〕,属邱莫家支,四川甘洛有此姓(375)。

  • 挨勒

    读音:Āilè【源】 黔东南苗族姓(402)。

  • 牟日

    读音:Móurì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