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Xiāo

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,源于子姓。春秋时宋乐叔有功,封于萧,为附庸国,后国灭,子孙因以为姓氏。二是源于嬴姓,为伯益后裔。伯益后裔孟亏,受封于萧,后人以萧为姓氏。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。契丹族中萧姓众多。

萧姓发源于今山东。自战国以来世代居住于丰沛间。西汉之初在长安定居,后在兰陵形成望族。西晋,萧氏南迁,后相继建立齐梁两朝,萧姓在南方显赫一时。隋唐时期,萧氏活动区域主要在今陕西、河南、山西等地。宋元时,契丹萧氏融入。明清时期,萧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。

萧姓历史人物有萧何,汉朝政治家,秦末随刘邦起义,他知人善任,辅佐刘邦建立汉朝,功不可没,后因功被封为侯。刘邦任用韩信和后来的吕后诱杀韩信,据说都与萧何有关,所以流传着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的说法。萧衍,南朝齐时著名大将,后废齐称帝,建立梁朝,定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萧统,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,梁武帝之子。遍读儒家经典,长于辞赋,辑《文选》30卷,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,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。萧照,宋代山水画家。擅长山水、人物、松石,墨色浓重而笔力雄健。萧楚女,参加过武昌起义,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、黄埔军校政治教官。广州“四一五”反革命大屠杀中,被逮捕杀害。

萧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九十九位。


宋微子之后,支孙封于萧,萧叔大心子孙有功,因邑命氏焉。代居丰沛,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,受封于萧,列附庸之国,汉相国萧何即其后。(见《风俗通》)

古之萧国也,其地即徐州萧县,后为宋所并。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,封于萧,以为附庸,宣十二年楚灭之,子孙因以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▲<汉>萧望之,东海兰陵人,太子太傅。<唐>萧颖士,颍川人,诗人。<元>萧月潭,淮人,画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綽克秦

    读音:Chuòkèqí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以地名为氏(23)。世居绰克秦(23,63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本为地名,因其世居绰克秦地方,遂以地名为氏,乃满八旗姓

  • 囊嘉特

    读音:Nángjiātè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科尔沁(23,63)。②今蒙古族有囊家台氏,〔囊家台〕似即囊嘉特之异译。【布】 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(384)。【人】 囊嘉特乌拉岱,清蒙古正蓝

  • 读音:Bì【源】古有蔽国,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蔽,地名,鄢、蔽、补、丹、依、历、莘,见《郑语》(80)。当在陕西境内。【布】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浙江

  • 顏濟

    读音:Yánjǐ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叶赫(23,63,180)。【变】清镶白旗满洲闲散伍伦泰之妻为颜纪氏,正白旗满洲护军长柱之妻为颜支氏,正红旗满洲护军石格之妻为燕吉氏,正蓝旗蒙古笔帖式傅森之妻为

  • 读音:zhē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珍为州名(唐置,故城在今贵州正安),当以州名为姓(15,21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(91)、江西宁都(280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河北三河(

  • 读音:yě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伯禽为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之裔,其少子名鱼,食采东野,因以为氏。东野氏之后有野氏(17,60,62)。【望】 广陵(17,60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北京、内蒙

  • 读音:Cu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拉姆

    读音:Lāmǔ藏族“姓氏”,汉意为 “仙女”,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。藏胞姐妹常以拉姆× ×,构造名字,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造习惯,将“拉姆× ×” 一分为二:视“拉姆”为 “姓”,视 “× ×

  • 读音:Sò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湖南湘潭有此姓(37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、大同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札剌兒台

    读音:Zháláé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注云:“蒙古族姓。元有武昌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脱欢,姓此氏”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