蜚廉
【源】 秦嬴十四姓之一为蜚廉氏(6,9,11,63)。
【源】 秦嬴十四姓之一为蜚廉氏(6,9,11,63)。
读音:Ná【源】 ①即拏氏,拿为拏本字(60)。后人改拏为拿。春秋时莒公子拏之后(17,60)。②金时有乌姑迺,姓拿(91)。或系女真人拿可氏所改。【变】 一作〔㧱〕(64,68,261
读音:shǐ lí bó luó与“失利波罗”同。
读音:Huà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桃园、台北(68,261)、湖南湘潭(373)、攸县(283)、长沙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
读音:Xiàng相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夏朝有帝相,其后裔支庶子孙,有以祖名为姓者。二是商王河亶甲原居于相,后留居相地者便以地为姓。相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西河郡(今山西、陕西之间)、巴郡(
读音:hú gǔ kǒu yǐn【综】 北魏时有此姓,后改为侯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27,60)。亦作古口引氏、口引氏(27)。历史上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云:
读音:Gèěrgézī【综】 裕固族姓。系自“四个马家”部落,似来自柯尔克孜族名之音译,世居甘肃肃南康乐区,清末民初改为耿姓(198)。裕固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裕固族》 收载。“各尔格兹”实乃 “
读音:xǐ玺书,阳谷人,正德中任富峪卫经历。(见《万姓统谱》)
读音:chì【音】 又音棘(Jì)(1,21,60)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勑〕(16)。【望】 辽东(12,17,60,418)。【布】 广西都安(288)、浙江开化(310)、
读音:Gōngdǎo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收载。未详其源。
读音:Sì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觿》收载并注此音。未详其源。(按: 莒,一般音yǐ,即“芣苢”,车前草。或以草名为氏。又,“苢”或作“苡”,姑兼收以备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