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卢
本慕容氏,慕容萇降魏,赐姓豆卢,北人以归义为豆卢也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豆卢范阳,本慕容氏,燕败归魏,北人谓归义为豆卢,因氏焉。(见《尚友录》)
▲〈北周〉豆卢宁,徒河人,柱国大将军。〈唐〉豆卢宽,左卫大将军。〈后唐〉豆卢革,行台左丞相。
本慕容氏,慕容萇降魏,赐姓豆卢,北人以归义为豆卢也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豆卢范阳,本慕容氏,燕败归魏,北人谓归义为豆卢,因氏焉。(见《尚友录》)
▲〈北周〉豆卢宁,徒河人,柱国大将军。〈唐〉豆卢宽,左卫大将军。〈后唐〉豆卢革,行台左丞相。
读音:Jiù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,7,9,12,17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北京(91)、台湾高雄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旧疆,汉时上党太守(15
读音:Jīnkērì【综】 鄂温克族姓。属索伦部拉哈千(部落),汉姓为金(192)。
读音:qú【源】 相传伏羲之后有朐氏,见《路史》。朐,故城在今浙江寿昌西北,以地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1,21)。【望】 齐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桓台有此姓。【人】 朐邴,汉时
读音:yǒu shān【源】 鲁大夫采邑,因氏,见《姓考》。鲁哀公卒于有山氏是也,见《左传》(17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“《姓考》: ‘鲁大夫采邑,因氏。’ 《左传
读音:duó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【布】 河北香河有此姓(330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香河、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、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俱引 《姓
读音:Chìsòng【综】 获麟之儿,姓赤诵,名子乔,字受纪,孔子亲问之,见《孝经援神契》(60,62)。赤诵即赤松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孝经·援神契》 云: “获麟之儿
读音:dà wèi【源】 天水有大隗姓,出古帝大隗氏之后,见《姓源韵谱》(17)。大騩氏,或曰泰块。昔者,黄帝访泰块于具茨(即具茨山,在今河南禹县北,一名大騩山),其后有隗氏、大隗氏(3)。大隗氏当以
读音:Yèlǐ【综】 ①唐时党项姓野利氏亦作叶里氏(31,60)。②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八十保之妻为叶里氏(260)。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(西)夏主德明母叶里氏
读音:Wūjíjì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严绍之妻为乌吉济氏(260)。
读音:Gāo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侯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【变】 一作餻(25)。【布】 台湾台中(68,261)、吉林德惠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