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Bēn

【音】 贲氏有肥(Féi)、坟(Fén)、秘(Bì)、奔(Bēn)等4音(10,16,17,19,21)。音不同,姓或不同,宜分三姓。音奔之贲姓,原音肥,是隋、唐以来音变而有此氏(7)。参见贲(Féi)、贲(Bì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庄公御者县贲父之后(7,60)。②汉时西戎有贲浑族,贲音奔,或后有音奔之姓(69)。③虎贲,官名,《周礼》夏官之属,其后以官为氏(16)。④五代后周时蕃胡有此姓,见《旧五代史》(53,242)。⑤彝族姓(130)。【变】 一作奔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【望】 宣城(17,418),宣平(261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,湖北钟祥(388)、台湾(64,68,261)、辽宁(92)、广西融水(393)、柳州、甘肃兰州等地均有此姓。但不知各地此姓之发音。【人】 贲浦,春秋时晋人(7,12)。贲光,汉时中郎将(17,26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陕西之韩城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贵池,广西之灌阳、荔浦,云南之泸水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。汉族、瑶族、布依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县贲父之后。”县贲父,春秋时鲁庄公御者。其后或以祖辈之字为氏。②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秦非子之后有贲氏。” 非子,伯益之后,秦之始封君,嬴姓。

一音féi,又音bǐ,均为现行姓氏。

春秋时鲁有贲浦(《姓氏词典》 以其为晋代人);汉代有贲赫、贲丽、贲休; 元有贲亨,宣武将军; 明代有贲隆,邵武卫千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啒罗勿

    读音:hū luó wù回鹘九姓,三曰啒罗勿。(见《唐书·回鹘传》)

  • 石穆鲁

    读音:Shímùlǔ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珲春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(按:疑此乃“舒穆禄”之别译,其先乃契丹人,辽时译作“述律”,金代则为女真姓,译作“石抹”,至清

  • 读音:Zé【综】 吴使贼利(刺客)杀蔡昭侯,而诛利以解过(15,21,24,62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; 《

  • 读音:Zāo【综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河北临榆(62)、山西永和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有虞

    读音:Yǒuyú【源】 舜之庶子之后有幕氏、有虞氏、臽氏等(19,21)。舜受尧禅,以其先国于虞(故城在今山东平陆),故称有虞氏,都蒲阪(故城在今山西永济)(87)。当以国为氏。

  • 鄧林

    读音:Dènglí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按: 《山海经》有“夸父与日逐走……道渴而死,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”或即以此为氏?抑指邓地之林而为氏?

  • 读音:máng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②元时忙哥撒儿,封兖公,其后以为氏(60,62)。今浙江象山有忙姓,系元时南迁蒙古人后裔,见《浙江通志》。③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宋岳寨(158,160

  • 業速布

    读音:Yèsùbù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旺札卜〕(24)。【望】 陇西(71)。

  • 忽都

    读音:Hūdù【源】 蒙古人姓。元时改为忽氏(91)。忽都系元时蒙古人名,或以名为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历史上的蒙古族姓氏。元代改姓忽。”疑其有误。“忽都或为人名,姓兀罗带氏,

  • 窣勃野

    读音:Sūbóyě历史上吐蕃之姓。唐代,吐蕃兴起,其先乃发(音bō)羌人之后,相传其一世赞普名弃聂充(按:“赞普”吐蕃语之音译,意指“英雄男子”,以指其首领,实即指其氏族酋长),自称为天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