逓
【源】 春秋时晋卿以采邑为氏有铜鞮氏。铜鞮氏之别派又有䧑氏、逓氏、蹄氏、鞮氏、鲑氏等(19,21)。
【源】 春秋时晋卿以采邑为氏有铜鞮氏。铜鞮氏之别派又有䧑氏、逓氏、蹄氏、鞮氏、鲑氏等(19,21)。
读音:Hùdū【综】 元时有进士护都沓儿(17,5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亦收,其注云: “ 《元史》 有进士护都沓
读音:Bā【综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俗作八、叭或捌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收载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“八” 云: “又写为 ‘仈’、‘叭’,或 ‘捌’。”“仈”与“八” 当同
读音:Fútǎ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Tángwù【源】 ①唐兀,辽时部落,以部为氏(24)。②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唐兀氏(13,57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李氏(24)。②至清改为唐古(24)。【人】 昔里钤部,唐兀氏,汉姓李,元定宗
读音:cuò【源】 ①古有厝国,即汉之甘陵(故治在今山东临清旧清平县,或在今河北清河东南),子孙以国为氏(17,21)。清阳(故城在今河北清河东南)东南有故厝城,土人曰鹊城,有厝氏,见《路史》(60,
读音:yì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人】 浥安,汉时人,见《印薮》(15,21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,未详其源。汉代有浥安。
读音:zuò【源】 ①周公之子,封于胙,是为胙伯。滑州胙城(故城在今河南延律北35里),是其国,后为南燕所并,子孙以国为氏(7,15,17,60)。 ②周公之子祭公之后有胙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
读音:Wéi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围氏(8,17,60)。【布】 河北三河(285)、万全(326)、辽宁沈阳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彰化(68,261)、江西新干(400)等地均有此姓
读音:bá【源】 ①拔,春秋时地名(故城在今山东郯城),以地为氏(62)。②匈奴姓。晋武帝咸宁五年,匈奴都督拔奕虚帅部落归化,见《晋书》(242)。③唐时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,其先出自魏献文帝第三兄,初
读音:chén yóu鲁贩羊者有沉犹氏,盖以地为氏者。(见《广韵注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