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ián

【源】①陆终第三子惠连之后有连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齐大夫连称之后有连氏,见《左传》(6,7,12,17)。③春秋时楚有连尹、连敖等官名,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(60,62)。④鲜卑人姓,见《汉书》(60,62),或系鲜卑赫连氏所改(17)。⑤北魏孝文帝时改是连氏为连氏(11,12,60,70)。⑥高车族姓大连氏后改为连氏(60,62)。⑦满(344)、蒙古(344)、台湾土著(65)等民族均有此姓。 【望】冯翊(7,17,418),上党(12,60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8%。尤以河南、四川、福建等省多此姓,三省连姓约占全国汉族连姓人口58%。 【人】连总,唐时福州府闽县人,咸通九年及第,善作赋(21)。 【它】日本占领台湾时期,台湾连姓曾被迫改用莲沼、莲本等日本姓。莲字中仍有连字。1945年,台湾光复后,仍恢复连姓(65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魏县、尚义,山东之平邑、龙口,湖北之监利,江西之金溪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苗族、壮族、傈僳族、土家族等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《左传》 齐大夫连称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出陆终 (第)三子惠连之后。” ③其又注云: “楚连尹、连敖皆官。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。”④又据《汉书》 云: “鲜卑有连氏。” ⑤郑樵又注: “是连氏改为连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亦注: “是连氏、太连氏皆改连氏。” 望出上党。

宋代有连文凤,三山人; 明代有连均,永乐进士,江西布政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务娄

    读音:wù lóu莒后有务娄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尼候

    读音:Níhòu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伊勒們

    读音:Yīlèmén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人】 伊勒们穆奎,清正蓝旗人,世居敖汉,康熙中以从征厄鲁特噶尔丹之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八旗

  • 鳥浴

    读音:Niǎoyù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引《通志》云: “伯益佐尧,有养鸟兽之功,赐氏鸟浴。”查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技为氏》有“烏(乌)浴”氏,其注云:“伯益佐尧有养鸟兽之功,赐氏

  • 倍利

    读音:bèi lì倍利氏,斛律部别帅倍利奔,后魏封孟都公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复姓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斛律部别帅倍利奔后魏,封孟都公。”(按:《中国古今

  • 飛簾

    读音:Fēilián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骗制法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Gǔn/Goen,Gwu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或为衮氏所改(91)。苗族亦有此姓。【布】广西融水(393)、贵州黎平(358)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qiá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江西广丰(32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浙江诸暨(368)、萧山(209)、台湾台北(64)、内蒙古乌审旗、北京等地均

  • 渠邱

    读音:Qúqiū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亦作著邱氏,赢姓,莒国君居於渠邱,故谓之渠邱公。今密州莒县有渠邱城。《英贤传》 彭城有渠邱氏。”此以邑为氏,系出赢姓。或作“

  • 读音:Chài【源】系自姬姓。郑公孙虿之后,见《姓源》(17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源韵谱》 亦收,其注云: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