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Bǐng

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在邴,其后用祖先封地“”为姓,后有省文去掉邑字旁的,以“”为姓。二是以地名为姓,邴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,居者以地为姓。

历史人物有邴吉,汉丞相。虽为高官,但包容性强。据说为邴吉驾车的仆吏嗜酒,有一次随邴吉出门,醉呕车上,弄脏了车子,主管官吏斥责并要辞退他,而邴吉为之掩过扬善。后世遂用“邴车”美称官吏所乘之车。

邴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一十四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Bìng(17)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邴,因氏(7,12,17)。齐邴邑在泰山下(故城在今山东费县东南),居此者以为氏(11,60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邴豫采邑,因氏(6,12,17)。然此说不可信(7)。【变】 ①亦作丙(12,21)。②唐时应公邴粲与高祖有旧,以其姓犯庙讳,赐姓李(12)。【望】 平阳、鲁国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邴歜,春秋时齐人(61)。邴汉,汉时太中大夫,琅邪人(6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较广: 今北京,内蒙古之乌海,辽宁之清原,山东之鱼台、东平、平度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酒泉,河北之辛集,新疆之布尔津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郑樵注云: “亦作 ‘丙’。晋大夫邴豫食邑于邴,因以为氏。齐亦有邴邑,而亦有邴氏。”此当以邑为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则云: “一作 ‘祊’。泰山下邑,居此者以为氏。望出鲁国。”

一音bìng,亦为姓。

春秋齐有邴师,庄公之嬖臣; 汉有邴丹,博士;又有邴汉,太中大夫; 三国时有邴原; 晋有邴郁,诚阳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dān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十七子(一说为第十子)聃季载封于聃(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),谓之聃季,后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1,12,15)。②殷武丁季父蔓侯之后有聃氏(8,60,

  • 刮饒時

    读音:Guāráoshí【综】 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姓。以荞为图腾的氏族,称刮饶时,亦作〔括饶息〕、〔木必息〕、〔挂扒〕、〔括扒〕,为傈僳族第一大姓,汉姓为乔、或木(148,149,150)。

  • 屠佳

    读音:Tújiā【综】 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屠佳氏(259)。

  • 读音:Yǔ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hè【音】 叶氏有Yè,Shè二音。参见叶(Shè)姓。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国沈诸梁食采于叶(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30里),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12,60)。②西汉时日南郡(在今越

  • 读音:suǒ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葰人为古地名(故城在今山西繁峙南),以地为氏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葰(suī),薑类植物,可以香口。或以此

  • 读音:Hào/Haw,Hau【源】 ①系自己姓。太皥之裔(17,60,62)。太皥即太昊,亦即伏羲氏。②皥姓出于西方,见《姓谱》(60,62)。皥氏出武落钟离山黑穴中,见《蜀录》(7,9,17)。【变

  • 师祁

    读音:shī qí楚国有师祁氏。(见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)楚有师祁黎,汉有郎中师祁番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名为氏》)

  • 蘇察

    读音:Sūchá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马庄之妻为苏察氏(260)

  • 读音:bēi【源】 ①春秋时郑大夫卑谌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21)。②相传为汉时西域小国卑耳国人之后(6,12,17,60)。③鲜卑为族名,其族人有以卑为氏者(6,9,17,21)。【望】 雁门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