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Dū

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初年,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,字子都。性格勇猛,力量很大,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。他死以后,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,称为都姓。二是出自公都姓,以封邑名为姓氏。春秋时,楚国有公子田,受封于都邑,人称为公都氏,后代子孙有单姓都的,成为都姓一支。

都姓发源于河南,春秋时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,子都的后代繁衍于此地。魏晋南北朝、五代十国时期都姓因战乱而向四周迁徙。到了明清时期,都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。如今,都姓分布较广,尤以安徽、辽宁等省为多。

都姓历史人物有都尉朝,汉代经学家,从孔安国受《古文尚书》,转授庸潭。都随,宋朝人,出使辽国,辽人服其节操,每至必问起居。都颉,字光远,宋朝余干(今江西余干西北)人。神宗元丰二年进士,官至司农少卿。早年家贫而好学,后闲居而作《七谈》,描写鄱阳人物山川之胜,辞艳而意远。都胜,明朝宁津人。他为官五十年,所管辖的地方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,人民安居乐业。都胜一生清正廉洁,生活俭朴,每天只吃蔬菜,如果有亲戚朋友来访,也不过增加一盘豆腐,因此人们称他为“豆腐总兵”。深得百姓的敬爱。

都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九位。


【源】①春秋时郑公孙阏,字子都,其后以王父字为氏,见《通鉴胡注》(17,60,62)。②舜时古国玄都氏之后有都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③西夏人姓(240)。④清满洲八旗姓都佳氏后改为都氏(180)。⑤彝族姓阿都,汉姓为都(129)。 【望】吴兴(17,418),黎阳(21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4%。尤以安徽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二省都姓约占全国汉族都姓人口61%。 【人】都贵,秦时人(21)。都稽,汉时临淄侯,见《汉书》(17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黄骅、山东之平邑、辽宁之清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山西之太原、河南之义马、湖北之洪湖、安徽之贵池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朝鲜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据 《通鉴·胡注》 云: “郑公子阏字子都,后以为氏。”此以字为氏,系出姬姓。②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新纂氏族笺释》 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,源于田姓,系战国时齐公族大夫公都子的后代。” ③为清代满族姓都佳氏所改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
汉代有都稽,临淄人; 宋代有都隋,宗正少卿;明代有都穆,礼部郎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mí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茶,或称之为茗。疑即以此为姓。)

  • 希奈

    读音:Xī'nài佤族姓氏。今云南之沧源、澜沧等地有分布。此姓与栽培作物有关,汉姓作“肖”、“魏”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佤族》有载,或作“西奈”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賈季

    读音:Jiǎjì【源】 春秋时晋侯灭贾,以封季佗射姑,称贾季,后因以为氏,见《姓苑》(17,62,63)。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姓苑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源於狐姓。春秋时晋侯灭

  • 读音:yí【源】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,为夷姓之始(60,62)。②相传后羿姓夷,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(7)。③系自妘姓。周时诸侯国(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),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,《左传》记

  • 读音:Sù/Suh【综】 或系粟姓所改。贵州岑巩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Chǔ储姓的来源有三个。一是相传上古时有储国,储国人的后代以国名为姓,称储氏,世代相传。二是周代虞储太伯其后以储为姓。三是以祖上名字为姓氏,春秋时,齐国有大夫字储子,曾与孟子相知。他

  • 读音:Wǔ伍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为伍胥之后。黄帝为部落首领时,有大臣伍胥,为后来伍姓始祖。二是出自楚国大夫伍参。楚庄王封伍参为大夫,其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,成为伍氏。秦汉之际,安徽、湖北、陕

  • 读音:Páo/Paur,Pau【源】通鲍,见《金文编·革部》(86)。

  • 读音:fú【源】 ①周内史叔服之后,以字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7,21,60)。 ②相传伏羲氏之后有服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③五代十国时后唐明宗李嗣源赐契丹将裕勒古宜姓服名怀远,见《五

  • 南郭

    读音:nán guō【源】 ①周文王弟虢仲之后有南郭氏(17,60)。②出自齐大夫,居国之南郭,因氏(7,17)。③周景公之子奔鲁,亦称南郭于(一作且于)(7)。【望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