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uó

【源】 ①齐太公之后(8,17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铎遏寇之后(11,12,17,62)。③唐时姚州(故治在今云南姚安北)夷有铎氏(50,60,62)。【望】 绛郡(12,17,418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铎椒,汉时楚太傅,通春秋学(61)。

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其源: ①其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齐太公之后。”齐太公,史指田和,则知此当系出田氏 (妫姓)。②又云:“以官为氏。” 铎,古代统治者传令时所用的大铃,司铎者或以为氏。③又云: “或以地为氏”,古有铎州,唐置,为羁縻州,今四川茂县一带,居此者或以地名为姓。④又据 《唐书》 注云: “姚州夷亦有铎姓。”姚州,唐置,故城在今云南姚安县北。⑤又,《姓氏词典》据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系铎遏氏所改。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铎遏寇之后。”

郑樵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今绛州有铎氏。” 又,汉有楚太傅铎椒; 唐有铎罗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hú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17,21)、《正字通》(91)。即浑沌氏(60)。【变】 亦作混沌氏,后去水作昆氏、屯氏,见《风俗通》(60,62)。【望】 高昌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

  • 读音:Hòng【源】 见《康熙字典》(63,80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温狐

    读音:Wēnhú【综】 代北姓。后改为温氏(27)。疑即温孤氏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《总论·变夷》: “温狐之为温,温盆亦为温。”疑 “狐”乃 “孤”之误,姑兼收以

  • 絲古普

    读音:Sīgǔpǔ彝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神名族”,以为姓,后或改单姓李、余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彝族》。

  • 读音:Mù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甘肃省革命烈士英名录》 收载,“今甘肃镇原有此姓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巴羽特

    读音:Bāyǔtè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氏。清同治时哈密办事大臣明春,姓此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依倮

    读音:Yīluǒ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
  • 塗山

    读音:Túshān【源】 古有涂山国,禹娶涂山氏之女,涂山氏之后(9,11,17,60)。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诸侯之地,其说有三:其一,禹合诸侯于涂山,见《左传·哀公七年)。故城在今安徽蚌埠西淮河东

  • 涘汾

    读音:Sìfē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复姓,与宇文同。《广韵》: 宇文氏出自炎帝,其后以有尝草之功,鲜卑呼草为涘汾,遂号为涘汾氏,后世通称 ‘宇文’,盖音讹也。

  • 夏里

    读音:xià lǐ【综】 汉时四皓之一为夏里黄公,河内轵人(6,7,12)。一说,黄公姓崔名廓。一说为夏黄公,无里字,姓崔名广,隐居夏里,号黄公(26)。则夏里并非姓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