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Ráo

【源】 ①古帝鬼騩氏之后有饶氏,见《潜夫论》(17)。②唐尧之后有尧氏,加食旁为饶氏(62)。③战国时齐大夫有食采于饶(故城在今河北饶阳东北)者,赵孝成四年拔其邑,以封其弟长安君,齐之故臣以邑为氏(17,62)。④彝(130)、满(344)、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临川、平阳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尤以湖北、江西等省多此姓,2省饶姓约占全国汉族饶姓人口44%。【人】 饶斌,汉时渔阳太守(9,21)。


现行较罕姓氏。分布颇广,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、崇仁、峡江,福建之清流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高要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瑶、水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曰: “出自六国时齐大夫食邑于饶者。赵孝成王四年,拔其邑。以封其弟长安君,齐之故臣以邑为氏。” (按: 据 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孝成四年惟有长平之祸。“移攻齐,取饶安”乃悼襄王四年事,“六年,封长安君以饶。” 《辨证》 所载有误。) ②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注引 《百家姓考略》 云: “系出媿姓,商均支子封於饶,后以国为氏。” 商均虞舜之子。当出自妫姓,而非媿姓。望出平阳、临川。

汉代有饶斌,渔阳太守; 五代吴越有饶景,淄水人; 唐代有饶京; 宋代有饶子仪; 明代有饶天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子

    读音:gōng zǐ【源】 春秋时各诸侯国之公子之后,有以公子为氏者(12,21,60)。【变】 春秋时鲁顷公之裔汉公子宽后改公孙氏、复改姬氏(17)。【人】 公子宽,鲁顷公之裔,汉时封褒鲁侯(17)

  • 孔尼喇

    读音:Kǒngnílǎ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,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zuó【源】 春秋时鲁大夫之后有昨氏,见《路史》(17,62)。亦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 《正字通》 云: “昨,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巴爾固岱

    读音:Bāěrgù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八鲁勿歹”。

  • 读音:Cháo巢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有巢氏的后代。二是以国名为姓氏,巢为殷国名。巢姓发源于安徽,望族居于彭城郡(今江苏徐州、彭城一带)。巢姓历史人物有巢父,传说为尧帝时高士,

  • 读音:Quǎn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山西平陆(298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南投、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据《菲华日报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今台湾有此姓。”报载张勇 《台

  • 格勒爾

    读音:Gélè’ěr【综】清镶黄旗蒙古马甲永贵之妻为格勒尔氏(260)。

  • 伊思馬

    读音:Yīsīmǎ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元史》 收载,“元有伊思马·耳哀。”未道其详。(按:疑此非姓,乃西域人名。或作伊斯马尔,乃因伊斯兰教而取人名,姑收录以备考。)

  • 读音:bā【源】 ①源出杞姓,东楼公之后。东汉安定太守杞康避董卓之难,改姓把氏(10,11,17,60)。②爬氏亦作把氏(9,62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江苏高淳(305)、上海嘉定(351)

  • 鐵勒

    读音:Tiělè历史上罕见复姓。本部族名,公元前三世纪生活在北海 (贝加尔湖) 以南、独洛河 (土刺河) 以北地方的一个部落联盟,称“丁灵”。或写作“丁零”、“丁令”; 又称“狄历”、“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