麗山
【源】 《归藏易》有丽山氏之子鼓(60,62,63)。《归藏》相传为《周易》前的古易。归藏卦以坤(䷁)为首,坤象征地,“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”,故名(84)。【变】 亦作〔孋山〕(62)、〔骊山〕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归藏易》有丽山氏之子鼓,春秋时有 ‘骊山’ 氏,即丽山氏。”
【源】 《归藏易》有丽山氏之子鼓(60,62,63)。《归藏》相传为《周易》前的古易。归藏卦以坤(䷁)为首,坤象征地,“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”,故名(84)。【变】 亦作〔孋山〕(62)、〔骊山〕(60,62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《归藏易》有丽山氏之子鼓,春秋时有 ‘骊山’ 氏,即丽山氏。”
读音:róng bó周有荣伯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hé guān賨人,以鹖冠为姓。(见《风俗通》)亦作褐冠氏。
读音:wēn pén【综】 代北姓。后改为温氏(12,27,44,60)。亦作〔温〕(70)。一说,系嗢盆氏之讹(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后改为温氏,
读音:Zhǐchóu【源】 古诸侯国之后有挚畴氏,见《千家姓》(1,17,60)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风俗通义》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源于任姓,古诸侯国之后有挚畴氏。挚畴,古国
读音:yǎo【音】 亦音Yǎo(91)。【源】 系自妫姓(5,63)。舜之后有舀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亦收,其注引 《路史》
读音:Bèikùli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阿兰泰之妻为贝库哩氏(260)。
读音:Sòngkǒng【源】 系自子姓,见《潜夫论》(5,63)。
读音:zūn尊卢氏之后有樽氏。(见《路史》)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尊卢氏之后有樽氏。”是“樽”、“尊” 同源。
读音:Zhákèsūlǔ【综】 清时赫哲人姓(429)。
读音:Kǎi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62)。 ②裕固族姓(198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甘肃肃南(198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、山东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,山西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