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诗词古文>罗绍威生平

罗绍威生平介绍

罗绍威(《旧唐书》作罗威,877年-910年),字端已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)人,唐末五代军阀,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之子。888年,罗绍威被任命为魏博节度副使。898年,继任节度使。后升为检校太傅、兼侍中、长沙郡王。904年,罗绍威因营建洛阳太庙有功,加检校太尉、进封邺王。905年,罗绍威在宣武节度使朱温的援助下,诛杀魏博牙兵,根除了延续二百年的牙兵之患。但是,自己也是元气大伤,只得依附朱温。后梁建立后,罗绍威被加封为守太傅、兼中书令,深受梁太祖朱温信任。910年,罗绍威病逝,年仅三十四岁,在镇十七年。追赠尚书令,谥号贞庄。>>查看罗绍威的诗词古文

生平

节度魏博

  888年(文德元年),魏博镇牙兵作乱,杀死节度使乐彦祯与继任留后赵文建,推立罗弘信为留后。不久,唐昭宗继位,任命罗弘信为魏博节度使,并任命其子罗绍威为节度副使、加左散骑常侍。此后十年中,朝廷不断的为罗绍威加官进爵。

  898年(光化元年),罗弘信病逝,魏博军共推罗绍威为留后。唐昭宗得知后,正式任命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。899年(光化二年),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兴兵十万攻打魏博,屠灭贝州(今邢台市清河县)后,进兵魏州(今河北大名东北)。罗绍威不敌,遣使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。朱温派大将葛从周前往救援,在内黄击败幽州军。随后,葛从周又与魏博军一起攻打沧州,夺取德州,于老鸦堤再次击败幽州军。同年,罗绍威又被加为同平章事。
903年(天复三年),罗绍威升为检校太傅、兼侍中、长沙郡王。

  904年(天祐元年),唐昭宗迁都洛阳,命各藩镇修治宫殿。罗绍威因营建太庙有功,加检校太尉、守侍中,进封邺王,赐号“忠勤宣力致理功臣”。

夷灭牙兵

  魏博牙兵从首任节度使田承嗣时兴起,到罗绍威时已经二百年,势力庞大,骄横无比,强取豪夺,违犯法令,官员不能制止。牙兵还经常发动兵变,驱逐、杀死节度使。史宪诚、何全皞、韩君雄、乐彦祯等人都是由牙兵推立的。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,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,但内心仍旧非常不满。

  905年(天祐二年),魏博牙将李公佺预谋叛乱,被罗绍威察觉。李公佺焚毁府舍,大肆剽掠之后,逃往沧州。

  李公佺之乱后,罗绍威更加忧惧,派亲信杨利言向朱温求助,密谋诛除牙军。

  朱温于是派李思安会合魏博军一起攻打沧州。此时,朱温的女儿(罗绍威的儿媳)病逝,朱温便派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一千精兵暗藏兵器,以“助葬”的名义进入魏州。

  906年(天祐三年)正月五日,朱温率兵渡河,自称要到沧州督战,但引起魏博牙兵的怀疑。十六日,罗绍威率家奴数百与马嗣勋一起攻击牙兵。当时留在城中的牙兵一夜之间全部被杀光。次日,朱温到达魏州。

  当时攻打沧州的两万魏博军,闻听城中巨变,拥立大将史仁遇退保高唐。一时之间,魏博六州,尽皆反叛。朱温历时半年,方才将叛乱一一平定。

  牙兵之患虽然被根除,但魏博实力也被大大削弱,罗绍威从此只能依附朱温,心里非常后悔。

依附后梁

  同年九月,朱温再次攻打沧州,屯兵于长芦,命罗绍威负责数十万梁兵的补给,魏博实力更加衰弱。

  907年(天祐四年),幽州刘守光联同河东军一起攻破潞州,朱温只得从长芦回军。路过魏州时,朱温旧病复发,留在魏州养病。罗绍威害怕朱温吞并自己,趁机对朱温道:“如今天下都跟梁国为敌,是因为唐朝还在。唐朝也该灭亡了,您还是趁早取代它吧。”朱温大喜,返回京师准备篡位。不久,朱温称帝,改元开平,任命罗绍威为守太傅、兼中书令,并赐“扶天启运竭节功臣”称号。

  朱温称帝后,定洛阳为西都。罗绍威奉命重修五凤楼、朝元殿,奢华异常。朱温大喜,赐其宝带、名马。

  同年,刘守光囚禁父亲刘仁恭,与其兄刘守文关系破裂。刘守文在罗绍威的书信劝说下,以沧州之地投降朱温。朱温大喜道:“我多次攻打都不能破城,如今罗绍威一封书信,胜过我十万兵马。”不久,朱温又加罗绍威为守太师、兼中书令,食邑万户。

英年早逝

  909年(开平三年),罗绍威认为魏博长年没有用兵,愿意在安阳淇门伐木造船,并沿黄河每年运粮百万石供应京城。朱温便派部将程厚、卢凝监督造船之事。

  不久,罗绍威得风痹病,上表道:“魏博从前是大镇,多受外敌侵扰,请您派一个有功大臣镇守。我愿意告老还乡。”朱温对罗绍威的使者道:“你赶快回去,告诉邺王,一定要养好身体。如果他有什么意外,我一定会保他子孙世代富贵。我如今虽命罗周翰管理府事,还是希望他赶快病愈。”

  910年(开平四年),罗绍威病逝,年仅三十四岁。朱温得知后,辍朝三天,追赠其为尚书令,谥号贞壮。

轶事典故

铸成大错

  唐朝末年,魏博牙军势力庞大,骄横无比,经常发动兵变,驱逐、杀死节度使。罗绍威担任节度使时,牙军李公佺作乱。罗绍威派亲信臧延范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。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,派七万人马诛杀八千魏博牙军。这使整个魏博的军队都恐惧起来,许多人起来反叛。一直到了第二年,散据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势力才得以平息。

  朱温的军队在魏博半年,罗绍威供给的钱财上亿,杀了牛羊近七十万,粮草无数,他们离开时,又送给钱百万。虽然罗绍威借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,但魏博从此衰弱。罗绍威非常后悔,对人道:“把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集起来,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!”

叔事罗隐

  大诗人罗隐到魏州见罗绍威时,写了一封书信,自叙家世,称罗绍威是自己的侄子。邺王府官吏都非常生气,道:“罗隐一介布衣,竟敢视大王为侄子,实在无礼。”罗绍威却道:“罗隐名满天下,素来瞧不起王公贵族,现在他能到我这里,让我做他的侄子,这是我的荣幸。”于是,罗绍威为罗隐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,亲自出城迎接,对他十分恭敬。等到罗隐要走时,罗绍威又写信给吴越王钱镠,称他是自己的叔父。

碾驴鞍判

  有一次,一人在官府门前街道当中为驴整鞍,恰巧一辆牛车驶来,把放在地上的驴鞍碾坏了,这人火冒三丈,出手就殴打赶牛车的人。告到官府后,罗绍威没有采取官府办案的一般程序,而是提笔用诗文作判决:“邺城大道甚宽,何故驾车碾鞍?领鞴驴汉子科决,待驾车汉子喜欢!”大家都认为这判决用词诙谐,但道理讲得恳切、恰当。

家庭成员

先世

  高祖:罗祖秀,魏州军校。

  曾祖:罗珍,魏州军校。

  祖父:罗让,魏州军校。

  父亲:罗弘信,魏博节度使,检校太尉,临清王。

子女

  长子:罗廷规,官至司农卿,娶安阳公主,又娶金华公主。

  次子:罗周翰,继任魏博节度使,后改任宣义军节度使,娶寿春公主。

  三子:罗周敬,历任宣义军节度使、忠武军节度使、秘书监、光禄卿,娶晋安公主。后唐时,又任匡国军节度使。

  四子:罗周允,曾任保大军行军司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友信

    袁友信(一三五二——一四〇七),初名友仁,号云萝。东莞人。明太祖洪武三十年(一三九七)诏求贤才,以荐赴阙,被命往董七闽经界。事竣乞归。明成祖永乐十八年(一四二〇)被徵,卒于京师。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二七三有传。

  • 朱彝尊

    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

  • 龚翔麟

    龚翔麟(1658—1733)清代藏书家、文学家。字天石,号蘅圃,又号稼村,晚号田居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。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,有直声,致仕归。工词,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,著有《田居诗稿》、《红藕庄词》。

  • 孟宗献

    开封人,字友之,号虚静居士。世宗大定三年,乡、府、省、御,四试皆第一,时称孟四元。授供奉翰林,改曹王府文学,兼记室参军。工词。迁同知单州军事。丁母忧,哀毁卒。

  • 王炎午

    王炎午(1252-1324)初名应梅,字鼎翁,别号梅边,江西安福舟湖(今洲湖)人。炎午出身于书香世家,自幼刻苦读书,曾从事《春秋》研究。咸淳甲戌(1274)年,补中大学上舍生。临安陷,谒文天祥,竭家产助勤王军饷,文天祥留置幕府,以母病归。文天祥被执,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。入元,杜门却扫,肆力诗文,更其名曰炎午,名其所著曰《吾汶稿》,以示不仕异代之意。泰定元年卒,年七十三。《南宋书》、《新元史》有传。今存词一首,见《元草堂诗馀》卷下。

  • 张协

    西晋安平人,字景阳。张载弟。少有俊才,与载齐名。辟公府掾,转秘书郎,转河间内史,在郡清简寡欲。时大乱,遂弃绝人事,屏居草泽,以吟咏自娱,造语清新。怀帝永嘉初,征黄门侍郎,托疾不就,卒于家。有《七命》,世以为工。今有《张景阳集》辑本。

  • 王益柔

    王益柔(1015—1086)字胜之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,王曙之子,用荫入官。庆历四年(1044)以殿中丞召试,除集贤校理。庆历四年,预苏舜钦进奏院会,醉作《傲歌》,黜监复州酒税。神宗时,累迁知制诰,直学士院,先后知蔡、扬、毫州和江宁、应天府。元祐元年卒,年七十二。《宋史》、《东都事略》有传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一首。

  • 廖孔说

    廖孔说(约1507年—1573年),号山人。汉族,宝庆府新化县人。祖籍湖南,晚年居杭州写作。

  • 朱景阳

    朱景阳,一作景旸,字仲舒,萍乡(今属江西)人。仁宗景祐元年(一○三四)进士。至和二年(一○五五),官屯田员外郎(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八一),仕至职方郎中。英宗治平中致仕。事见清同治《萍乡县志》卷一○。

  • 张炽

    生平无考。《全唐诗》存张炽诗1首,据《乐府诗集》卷六八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