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诗词古文>吴汤兴生平

吴汤兴生平介绍

吴汤兴(1860―1895),台湾苗栗客家人,祖籍广东嘉应州(今梅州)。秀才出身。1895年5月,愤清政府割让台湾于日本,在台湾聚合粤籍(客家)乡人,盟誓抗日。得台湾巡抚唐景崧支持,奉命统领台湾义民队伍。6月中旬,日军进犯新竹时,与徐骧、姜绍祖等义军奋勇抵抗,屡败日军。7月上旬,会各路义军反攻新竹,与日军反复搏杀。8月中旬,与敌苦战于苗栗。8月下旬在彰化保卫战中,率义军与日军激战于八卦山,中炮牺牲,时年35岁。>>查看吴汤兴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吴汤兴曾为生员,亦学习武艺,以行侠仗义闻名於乡里。1895年4月,清廷因甲午战争失败而签订马关条约,割让台湾予日本。消息传至台湾后,人心愤慨,于是台湾民主国成立,各地皆起兵响应。吴汤兴亦召集乡勇,筹备守卫乡里。

  取义抗日

  5月29日,日军近卫师团登陆澳底,乙未战争遂起。6月中旬,台北城失陷,吴汤兴召集众人祭旗,面向北方发誓:“是吾等效命之秋也。”众人皆起而应和。当时,徐驤起义於苗栗,姜绍祖起义於北埔,简精华起义於云林,各率领数百至数千人,吴汤兴皆派人送信邀请合作抗日。

  6月15日(阴历五月廿三日),吴汤兴领军500名与姜绍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时,於杨梅坜遭遇日军,两军合力攻击,日军稍有退却。其后日军攻下新竹,图谋顺势南下。苗栗知县李烇与吴汤兴商议战情後,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,而徐驤力守头份,日军无法前进。

  8月8日(阴历六月十八日),日军大队攻新竹,不久城陷。日军乘势攻苗栗,该地无城不易防守,吴汤兴、徐驤俱退入彰化。8月24日(阴历七月五日),日军涉大甲溪,破葫芦墩(今丰原市),次日攻破台中。

  英勇牺牲

  8月26日,帮办军务兼黑旗军首领刘永福之幕僚吴彭年誓师后,分派各队任务,以吴汤兴、徐驤合守八卦山。28日黎明,日军攻山,特别以一部队直扑黑旗营。吴汤兴拒战,徐驤亦奋斗,而炮火甚为猛烈,支持不下,吴汤兴因而阵亡。其妻闻讯后,亦投水身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崔液

    崔液(?-714年),字润甫,定州安喜(今河北定州)人,尤其擅长五言诗。官至殿中侍御史。因崔湜获罪应当流放,逃亡到郢州,作《幽征赋》抒发情怀,用词十分典雅华丽。遇到大赦返回,去世。友人裴耀卿编纂其遗文为文集十卷。

  • 王鏊

    王鏊(1450—1524)明代名臣、文学家。字济之,号守溪,晚号拙叟,学者称震泽先生,汉族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,成化十一年进士。授编修,弘治时历侍讲学士,充讲官,擢吏部右侍郎,正德初进户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博学有识鉴,有《姑苏志》、《震泽集》、《震泽长语》。

  • 珠亮

    珠亮,字韬明,满洲旗人。袭一等男。有《冷月山堂诗》。

  • 释德洪

    年十四,父母双亡,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。哲宗元祐四年(1089),试经於东京天王寺,冒惠洪名得度为僧。四年后南归,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,随真净迁洪州石门。二十九岁始,游方东吴、衡山、金陵等地,住金陵清凉寺。冒名剃度事发,入狱一年,勒令返俗。后至东京,入丞相张商英、枢密郭天信门下,再得度,赐名宝觉圆明禅师。徽宗政和元年(1111),张、郭贬黜,亦受牵连,发配朱崖军(今海南三亚)。三年,得释。四年,返筠州,馆於荷塘寺。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,遇赦,归湘上南台。高宗建炎二年卒,年五十八。

  • 周申

    周申,福建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理宗宝庆二年(一二二六)进士(《宋诗纪事补遗》卷二一)。

  • 祖攀龙

    祖攀龙,字癯仙,巢县人。贡生,官建平训导。有《醉春轩诗集》。

  • 王逢

    (1319—1388)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,字原吉。元至正中,作《河清颂》,台臣荐之,称疾辞。避乱于淞之青龙江,再迁上海乌泥泾,筑草堂以居,自号最闲园丁。辞张士诚征辟,而为之划策,使降元以拒朱氏。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,有司敦迫上道,坚卧不起。自称席帽山人。诗多怀古伤今,于张氏之亡,颇多感慨。有《梧溪诗集》七卷,记载元、明之际人才国事,多史家所未备。

  • 朱谏

    (1462—1541)浙江乐清人,字君佐。弘治九年进士,官至吉安知府。著有《雁山志》。

  • 刘光祖

    刘光祖[公元一一四二年至一二二二年]字德修,简州阳安人。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,卒于宋宁宗嘉定十五年,年八十一岁,登进士第。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。

  • 游九言

    游九言(1142-1206),初名九思,字诚之,号默斋,建阳(今属福建)人。早年从学张栻,以祖荫入仕,曾举江西漕司进士第一。历古田尉,江川绿事参军,沿海制司干官。孝宗淳熙十五年(1188),监文思院上界。后入张栻广西、江陵帅幕,以不附时相罢。宁宗庆元年(1196),起为江东抚干,调全椒令,以不便养亲丐祠。开禧初,辟为淮西安抚司机宜文字,又以不附韩侂胄罢。有语录诗文集,已佚,后人辑为《默斋遗稿》二卷。事见《永乐大典》卷八八四三引《建安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