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七星针

七星针
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证道秘书

    气功学丛书。清·济一子(傅金铨)编辑。本书汇集以内丹为主的气功学专著十种,其中傅氏自撰者有:《拓溪录》、《赤水吟》、《天仙正理读法点睛》、《道海津梁》、《丹经示读》;编集他人著作有:《外金丹》、《内金

  • 耳前动脉

    手少阳经脉气所行之处。即颞浅动脉。位于耳前陷者中,以手按之,其动应指。耳前动脉处有和髎、耳门等穴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耳鸣,取耳前动脉。”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上部人,耳前之动脉。”

  • 足太阳

    十二经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太阳膀胱经,见该条。

  • 小儿脓血痢

    病证名,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三卷。痢疾脓血相杂,为湿热毒气内侵所致,因毒气化热,热迫血行,渗出大肠,与肠间津液相搏,积热蕴结,血化为脓,故利下脓血相杂,里急后重。治宜清肠和血,用芍药汤或香连丸加水杨

  • 软脚瘟

    病名。瘟疫见两足痿软者。一名湿温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软脚瘟,即湿温症,便清泄白,足肿难移是也。”治宜苍术白虎汤、增损双解散、升降散等方。不可轻下。参见瘟疫、湿温条。

  • 续随汤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方。续随子十四粒。为末,水煎去滓,放冷顿服,当吐泻愈。治血黄,病人三日鼻中出血,大小便亦见血,心间烦闷,腹中有块,痛如蛇咬,吐逆喘粗。

  • 燥火呕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因肺胃有热,复伤燥邪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燥火呕吐之症,喘逆呕吐,吐则气急,呕少难出,口唇干燥,烦渴引饮。”脉多浮数或数大。宜选用清燥汤、葛根石膏汤、门冬知母汤等方。

  • 胃病

    六腑病候之一。胃主受纳,腐熟水谷。胃与脾相为表里,共司升清降浊。胃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多由客寒积热、饮食不节、或胃气虚弱所致。临床表现,以呕逆飧泄、痞满疼痛、胀嘈杂为主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胃病者

  • 月蚀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九。常见于小儿。多由胎毒未净,肝胆不清,脾经湿热所致。症见耳上生疮,时发时止,或随月盈则剧,月亏则轻(《外科大成》卷三)。治宜解毒清热。方用黄连解毒汤、五味消毒饮、黄连温胆

  • 痸疭

    即瘛疭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详瘛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