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重

猜你喜欢

  • 囟填

    病证名。指囟门突出,隆起如堆的证候。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,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小儿囟填,由乳食不时,饥饱不节,或热或寒,乘于脾胃,致脏腑不调,其气上冲所为也。”因热上冲者

  • 角心

    见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牛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

    见小儿药证直诀条。

  • 大小便白

    见《明医杂著》。即二便色白。详该条。

  • 腰阳关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3。原名阳关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,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位于腰部第四、五腰椎棘突之间,约与髂嵴相平处。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

  • 王若谷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惟德条。

  • 地棕根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,为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唐烈三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
  • 小汗淋草

    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贯叶连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阴虚

    阴分不足、津血亏损的证候。阴虚则生内热,每见低热、手足心热、午后潮热、消瘦、盗汗、口燥咽干、尿短赤,舌质红、少苔或无苔,脉细数无力等症。治以滋阴为主。若阴虚火旺者,须养阴清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