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膂
见中膂俞条。
见中膂俞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鸡蛋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易知》。即瞳人干缺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道震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木瓜之处方用名,详木瓜条。
腋下胁上部位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春脉……不及,则令人胸痛引背,下则两胁胠满。”王冰注:“胠,谓腋下胁也。”
见《中医方药学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六:“此疮乃任脉之经,是奇经脉也。在乳之中央,宜内托千金汤治之。外宜敷贴,随证加减为妙。”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。疽生于瘈脉(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)、翳风(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)二穴。初起多憎寒壮热,口渴。若溃黄色脓者为顺,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,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清·黄山采药翁撰。撰年不详。作者参阅自《神农本草经》至《本草纲目》共29家本草著作编成此书。共分水、火、土、金石、草、谷等16部。书中列举药物异名,但略于性味主治;末附《炮炙论·序》
经穴别名。《医学入门》:“精宫,专主梦遗,十四椎下各开3寸。”所指即志室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