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中西汇通医书五种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喉痈

    即外症喉痈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乳汁溢

    指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而泛溢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其产虽血水俱下,其经血盛者,则津液有余,故乳汁多而溢出也。”参见乳汁自涌条。

  • 心热烦啼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万全《育婴家秘》。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心热烦啼者,面红色赤,或舌苔白涩,无灯则啼稍息,见灯则啼愈甚。治宜清心除烦,用导赤散加麦冬、灯心;甚者加黄连、龙胆草。”

  • 脏腑惊证

    惊风手足搐搦所属脏腑的证候。《小儿病源方论》:“肝惊,眼赤粪青;胆惊,面青下白;心惊,面脸红赤;小肠惊,夜啼至晓;脾惊,五心热干呕;胃惊,腹胀不食;肺惊,气喘吃水;大肠惊,喉中痰作声;肾惊,梦中咬牙;

  • 便毒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外科大成》:“便毒灸法:随患之左右,量手中指为则子,次自手掌尽处横纹量起,自臂当中以则子尽处是穴,麦子大艾炷灸三壮,肿消痛止。”所指灸处,即位于前臂屈侧,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,腕横

  • 银楂姜桂大黄汤

    《温热经解》方。银花炭、山楂炭、赤砂糖各三钱,大黄一钱,肉桂、炮姜各二分。水煎服。治下瘀血痢,色纯黑如漆者。

  • 畏火

    少阳相火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四之气,畏火临,溽蒸化。”张景岳注:“少阳相火用事,其气尤烈,故曰畏火。”

  • 发热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,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。发热原因,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。外感发热,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:内伤发热,多由饮食劳倦,或七情变化,导致阴阳失调,

  • 散结定痛汤

    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酒当归一两,酒川芎五钱,炒丹皮、荆芥穗炭各二钱,益母草三钱,乳香一钱,焦山楂十粒,炒桃仁七粒。水煎服。治产后瘀血,少腹疼痛。

  • 修龄要旨

    养生及气功学专著。明初冷谦编撰。书分四时调摄、起居调摄、延年六字总诀、四季却病歌、长生一十六字诀,十六段锦法、八段锦法、导引却病歌诀、却病八则等编。导引吐纳等多种功法均收在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