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,淡青色于黑睛上,不痛不痒,久则失明。”参见宿翳及旋螺突起等条。
证名。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肠中热则出黄如糜。”参见热泻条。
【介绍】:见梅得元条。
见《南越笔记》。为石花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石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斩龙剑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人认为,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,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。如脾旺于四季,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,共七十二天。《素问·刺要论》:“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,病腹胀烦,不嗜食。”
即天牖。马莳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》:“大牖当作天牖。”是头面较大的穴窍。属足少阳胆经,位于颈大筋外,天容后天柱前,完骨下,发际上。
指尾骨。见李瀠《身经通考》。
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风池直上发际处。左为日角,右为月角。参见太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