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产后下利

产后下利
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》。包括产后痢疾。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,饮食停积于内;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,或恶露不下,败血渗入大肠所致。伤于饮食者,症见下利腹胀痛,里急窘迫等。治宜导滞攻下。方用小承气汤。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,症见下利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,兼见身体困倦,虚烦不眠,唇干口渴等,治宜养血清利湿热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汤;若恶露不下,亦称产后痢,症见便痢鲜血,腹中刺痛,无里急后重,方用枳实荆芥,水煎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捣针法

    见提插法条。

  • 秘传跌打损伤妙方

    伤科著作。简称《跌损妙方》。题明·异运真人撰。不分卷。成书于1523年。初以抄本传世,1836年孙应科予以厘订刊行。全书由治伤总论、全身各部损伤、金疮、通用方等门类组成,并载有古代武术家治伤经验。内容

  • ①又名神阙。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。②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:“胞系连儿脐,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。”即脐带。详该条。

  • 阴盛阳虚脉

    脉象。轻按浮取,细而小,重按沉取实大。《难经·六难》:“浮之损小,沉之实大,故曰阴盛阳虚。”

  • 俞府

    经穴名。代号K1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位于锁骨下缘,距胸正中线2寸处。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,并有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通过。主治咳嗽,气喘,呕吐,不嗜食,胸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,

  • 风痨臌膈四大证治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姜天叙撰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重点论述中风、虚劳、水肿、臌胀、呕吐及噎膈反胃诸病症。并对霍乱、关格等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  • 本经疏证

    药物学著作。12卷。附《本经续疏》6卷,《本经序疏要》8卷。清·邹澍撰。刊于1832年。本书以分析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其中《疏证》载药物173种,《续

  • 神效化痈散

    《医方简义》方。当归二钱,炒白芍药、柴胡、鹿角霜各一钱,青皮八分,茯苓、夏枯草各三钱。加青橘叶十片、菊花二钱,水煎服。治妊娠乳痈。

  • 齿断

    见《千金要方》。即牙龈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刘伦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宗序。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。著有《济世外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幼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女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内科经验全方》等书,未见刊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