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产后小便不通

产后小便不通
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指产后尿闭,小腹胀急疼痛,甚则坐卧不安。多因素体虚弱,产时劳力伤气,或失血过多,气随血耗,脾肺气虚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;或素禀元气不足,复因分娩损伤肾气,以致肾阳不足,不能化气行水;或产后情志不畅,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阻滞,清浊升降失调,膀胱不利所致。气虚者兼见小腹胀急,精神萎靡,言语无力,舌质淡,治宜补气润肺,佐以行水,方用补气通脬饮(《女科辑要》:黄芪、麦冬、通草)。肾虚者兼见小腹胀满而痛,腰部痠胀,坐卧不安,面色晦暗等,治宜温肾化气行水,方用肾气丸气滞者,兼见小腹胀痛,精神抑郁,甚则两胁胀痛,治宜理气行滞,佐以利尿,方用木通散(《妇科玉尺》:木通滑石葵子槟榔枳壳甘草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横门

    推拿穴位名。出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掌侧横纹中点的近心侧稍上方(约五分)处。自横门推向板门,止吐;自板门推向横门,止泻。

  • 痘疹真传奇书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仙传痘疹奇书》。2卷。明·高我冈撰。刊于1598年。上卷治痘;下卷治疹。作者根据治痘以气血为主,治疹以清火滋水为主的理论,对痘疹的证治作了简要记述,并附痘疹图说及针法治疗图等。

  • 王杏圃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世隆条。

  • 空莱菔

    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地骷髅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十七椎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位于第五腰椎棘突下方。主治转胞,腰痛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
  • 滇白前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瓦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假绿豆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决明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推胃脘

    小儿推拿方法名。由喉部向下推至中脘穴,用治呕吐等症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推胃脘,由喉往下推,止吐;由中脘往上推,则吐。均顷蘸汤。”

  • 红棉龙骨散

    《幼科金针》卷下方。枯矾、龙骨各五分,麝香五厘,红棉灰(即干胭脂灰)三分。为末,先用棉球拭去脓秽,取少许,吹耳。治耳溃。

  • 得气

    ①指进行针刺时,患者所产生的酸、麻、重、胀、疼痛或触电样反应以及医生持针之下的沉紧等感觉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坚拒勿出,谨守勿内,是谓得气。”《医学入门》指出:“如针下沉重胀满者,为气已至,若患人觉痛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