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即霍乱转筋。《霍乱燃犀说》卷上:“霍乱有称为吊脚痧者,即霍乱之剧而转筋者,原非另有一证也。”详霍乱条。
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,阳热过盛的病证,往往耗伤阴津。如气分热盛,治宜甘寒生津;胃肠热结,治宜急下存阴;营血热盛,治宜清营养阴,或兼凉血解毒。对于阳热过盛的一切病证,谨防阴津的耗损,是一条重要的原则。
①古代医药官职名。南北朝时期北周以及隋、唐两代的太医署、尚药局内,均设有本职,掌管药物。人数由2~12人不等,唐代主药官阶从六品下。②处方中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要病机及其主要证候,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,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曾任太医院副使。1261年朝廷命大明等路之抚使岁给王安仁等衣粮,并赐田以为永业。同年5月朝廷授予金牌,往诸路设立医学,并制定了教学及考核等制度,推行医学教育。
【介绍】:见朱震亨条。
证名。亦称手肿痛。见《证治要诀》卷三。指手指肿痛或连臂膊作痛。多因脾虚风湿或风热挟痰,内阻经络所致。宜用五痹汤、蠲痹汤等方。因肿疡所致者,宜按痈肿论治。
经穴名。代号SP1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命关。属足太阴脾经。位于胸部,第五肋间隙中,距胸正中线6寸处。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。主治胸胁胀痛,噫气翻胃,腹胀水肿,咳嗽,痰饮,少乳等。斜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葫芦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囊痈。见该条。
补法之一。用补气药治疗卫气不固、肌表虚疏的方法。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,容易感冒,可用黄芪、白术、党参等补气药治疗。常用方如玉屏风散、牡蛎散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