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。同。膝以下的足胫部分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对向上冲逆之证要用降逆下气的方药来抑制。例如肺气上逆,咳嗽、痰多、气喘、胸膈胀闷,用降逆下气法,如三子养亲汤;胃气上逆,恶心、呕吐、呃逆,用和胃降逆法,如橘皮竹茹汤。
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石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卷1通治方;卷2~8内科杂病、时病、五官、妇、儿科病证证治。按病证分门阐述,辨证治疗以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;宋以后诸方则采
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风池直上发际处。左为日角,右为月角。参见太阳条。
古代所论的月行之道。《汉书》:“日有中道,月有九行。中道者,黄道,一曰光道。月有九行者,黑道二,出黄道北;赤道二,出黄道南;白道二,出黄道西;青道二,出黄道东。”《宋史》:“凡五纬,皆随日由黄道行,推
见《千金翼方》卷十六。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,见该条。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为苦竹笋之简称,详该条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黑大豆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