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山腊梅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
心悸之一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二:“血虚心悸,阴气内虚,虚火妄动,体瘦心悸,五心烦热,面赤唇燥,左脉微弱,或大而无力者是也。”治宜养血益阴,安神定悸。用宁志丸、十四友丸、朱砂安神丸等方。参见心悸条。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即瘤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水泻的古称。又称注泄、泄注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因泄下如水注之状,故名。详水泻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秋枫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清·许廷哲《保产要旨》。即缺乳。详该条。
即葳蕤汤第一方,见葳蕤汤条。
病名。即针眼。详该条。